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西安农民增收不减速

日期: 2008-12-05 15:22 作者: 江彦博 樊磊波 王瑞军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2004年以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陕西省西安市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充分认识西安农业发展规律,提升境界,提高标准,科学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7年底达4399元,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就保持了高速增长,达3930元,同比增长20%。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西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按照《西安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方案》,全市合力推进板块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构筑起了具有西安特色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得到彰显。农业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五条龙型产业链加速扩张,活力不断显现。阎良10万亩瓜菜板块面积达11.5万亩,周至20万亩猕猴桃板块面积达18.8万亩,临潼10万头奶牛板块奶牛存栏达到9.5万头,秦岭北麓30万亩旅游观光农业板块,面积发展到18万亩。生猪、肉牛、石榴、葡萄、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十条产业带建设速度加快,规模不断壮大。精品名牌建设成效显著,具有西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达100多种,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达24个。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户太葡萄之乡、中国厚皮甜瓜之乡、中国番茄制种之乡等五顶桂冠先后花落西安。2007年,全市粮食单产337.4公斤,总产213.9万吨,双创历史新高,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西安市认真落实中央连续下发的五个一号文件精神,逐步理清了西安农业的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一年出台一份支持“三农”的文件,对农业的投入也一年比一年大,由2004年的4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6000万元。2004年,把工作思路从抓全面向抓重点转换,由抓产业向抓项目转变,提出了建设40个农业重点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2005年,进一步深化对重点项目的认识,决定从农业内部抓起,提出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十项建设任务;2006年6月26日,市委、市政府出台《西安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富裕农民、服务城市”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下功夫挖掘农业增收潜力。2007年,根据都市农业发展实际,提出在抓点示范上做文章,面上抓布局,点上抓突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县域特色经济。2008年,西安又进一步总结了都市农业发展的五种模式,提出构建农业科技、经营、标准、投入、设施等五大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丰富完善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视察农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农民增收倾注了大量心血,激励着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也促使全社会引起对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

  落实中央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了五个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西安市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2007年,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村两免一补,全市农民政策性收益2.1亿元,人均50.7元。今年全市农民政策性收益2.7亿元,人均达到66元。在中央政策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解决乡镇村组债务负担问题,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问题、农技推广体系问题、种子管理体制问题,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合力,借力推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市交通局将农村道路与板块农业结合起来建设,市科技局落实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科技项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制定农业标准,市旅游局就旅游观光农业形成统一规范和标准,市水务局在农业科技示范园搞滴灌、喷灌,金融部门就农村小额信贷形成了初步意见,一个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各区县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长安区拿出1000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雁塔区出台7项扶持政策推动都市农业发展,临潼区政府每年拿出120万元,用于奶畜业发展,户县、高陵、周至等区县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推动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用工业理念抓农业,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在指导农民增收的定位上,按照《西安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方案》,引导全市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在发展重点上,坚持每年重点扶持一两个区县,一年重点抓一两个产业,2004年抓阎良,2005年抓周至,2006年和2007年抓西阎果蔬产业带,今年重点抓水安路樱桃产业带和秦岭北麓时令水果产业带,带动全市农业四大板块和十条产业带建设。在发展手段上,在《方案》的指导下,分项提出规划,依规划确定项目,工作方法实现了由行政推动、直接指挥生产向规划引导的转变;在项目实施中,注意运用贴息、补贴等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抓品牌,抓推介,抓市场,实现了项目效益的最优化。

  坚持科教兴农,培育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所在。这几年,西安市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水和沼气综合利用等“节约性技术”,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行农机节本增效技术,每亩可节约种子3公斤以上,亩增产35公斤左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均每亩节支增收48元;推广农村沼气,每口每年可带来经济效益1000元;发展弓棚、大棚瓜菜,每亩弓棚菜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大棚菜可达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