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乌兰苏木不断扩展牧民增收空间
近两年,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通过产业增收、转移增收、就业增收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牧民增收优势,不断扩展牧民增收空间。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畜牧业。巴音乌兰苏木以草定畜,为草原减“负”,全面实施禁牧、休牧、轮牧“三区”互动,发展生态经济型畜牧业。启动乌力吉图、新尼乌素嘎查整体休牧、轮牧示范点,建成20个标准化家庭生态牧场示范户。实施了围封建设、基础建设、饲草种植、畜种改良、科学经营、机械设备、居住环境等七项新措施。不断完善草场流转制度,草场在3000亩以下的牧户走出草原创新业,实现互惠互利。在妥善解决转移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找到出路的基础上,以资源富集地为载体,创办牧民专业合作社,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牧民生活质量,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减人减畜和以水增草、网围保草、人工种草,有效缓减草场压力,冷季自然草原载畜量控制在20万头(只)左右,自然草原利用畜控制在45%—50%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草畜动态平衡。依靠科技创新,实施“两区”互动、肉羊产业化经营,“就地育肥区”养羊大户舍饲半舍饲育肥户户均达到50—70只,一般户达到20—30只,努和日乐嘎查牧民白林舍饲育肥养羊130只。依托后山羊源前山草料资源优势,玛拉沁、阿都沁、塔日亚沁牧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托管育肥科技园区,重点托管羔羊,羯羊的老龄羊,阿都沁舍饲育肥羯羊、老龄羊788只,出售鲜羊肉3万多斤,短期育肥,加快出栏,成为牧民收入来源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