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海林市 强村联弱村共走富裕路

日期: 2008-08-15 08:58 作者: 丁国新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把强村里的优秀村干部派往弱村兼职,借助强村经济实力帮扶,靠能人干部影响,促进弱村转变,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总结出的又一成功经验。海林市海林镇选派优秀村干部跨村兼职的措施成为海林镇改变弱村面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泡子村是一个以旱田种植业为主的中小型行政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村党支部近乎瘫痪,全村20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村经济也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2007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过3500元。

  与泡子村一河之隔的蔬菜村却是素有林海第一村之称的省级模范村。全村共有1652户、6673口人,多年来,在村党委书记窦乃兴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村“两委”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全村呈现了蒸蒸日上的和谐兴旺局面。2007年,村集体资产突破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10元。

  为了尽快改变泡子村落后混乱的局面,缩小与先进村之间的差距,海林镇实施了强村与弱村的联合。去年6月,有着20多年村级领导工作经验的窦乃兴授命兼任泡子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窦乃兴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泡子村的基本情况、党员和村民的思想状态以及村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疏理、分析,积极想办法,谋出路。

  村“两委”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为了让村基层组织重新“活”起来,使应有的凝聚作用重新聚合,窦乃兴开始找每一位党员谈话,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些党员思想开始有了转化,主动贴近窦乃兴并认真地履行起职责。从2007年6月至年末,仅半年时间,泡子村积累多年的矛盾得以解决,班子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令窦乃兴更为高兴的是,已有12名青年主动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泡子村有一批文艺活跃分子,每逢年节,总要聚在一起娱乐一番,就是在上访告状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无意发现这之后,窦乃兴倡导泡子村成立秧歌队,并不失时机的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使泡子村村民精神状态发生很大变化。

  扶持泡子村发展蔬菜产业,是窦乃兴兼职之初就已形成的思路。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组织泡子村党员到蔬菜村参观学习、座谈交流,鼓励和支持泡子村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现在已有20余户村民建设了棚室蔬菜小区。到2007年底,泡子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过去增长55%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