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示范场样子干,就能多收粮食”——河南温县祥云镇搭建新技术推广平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侧记
通讯员吕庆丰2006年秋天,河南焦作温县祥云镇,一场打赌在该镇古贤村75岁的老农范廷立和他的4个老友间开展。原来自从该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以来,范廷立经常徒步3公里到示范场攻关田观摩学习,时常说示范场农技员种地就是讲究,老友们不信。2006年示范田玉米收获前,范廷立和老友打赌,如果亩产超不过1600斤,他掏200元钱请4人吃饭,如果超过了,4个人各请他一次。结果实打验收,亩产1722斤。
5个老友都信服了,周边的乡亲们对示范场的优良品种和种田技术也信服了。温县祥云镇农业科技示范场成为各村乡亲们最经常来的地方。
示范场试验推广优良品种和技术
河南温县地处豫西北平原,主要耕作制度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尤以粮食单产高而闻名全国。
而祥云镇位居温县中西部,是温麦系列品种发祥地和示范推广平台。小麦种子产业化是当地叫响黄淮的一大优势。
2006年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新要求,祥云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小麦育种家吕平安联合组织农技站7名科技人员,采取“自愿入股、进出自由”的股份合作形式,承包了该镇大尚村的150.98亩土地建起了温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场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繁育销售平安系列小麦新品种原原种、原种,进行超高产攻关试验,培训农民掌握新技术等。示范场两块田地位于新洛公路两侧对称排列,土地集中,连片成方。交通条件便利,有利于技术的辐射扩散。
“示范场的小麦品种就是好”
祥云镇喜合村去年种植示范场统一供应的平安3号小麦原原种。2300亩小麦长势喜人,穗多穗大。省小麦专家组现场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到1311.6斤。该村农民侯有福5.2亩小麦平均单产达1386.8斤。吕小法2.8亩小麦亩产达1411.2斤。他们高兴地合不拢嘴,兴奋地说:“没种过这么好的小麦种。示范场的小麦品种就是好。一亩地比往常多打200斤麦子。”
由于该镇种子产业化水平比较高,90%以上的耕地均为当地种子公司的原种繁育基地,因此科技示范场着力进行原原种的繁育,形成示范场繁育原原种,基地繁育原种的一体化产业链。2007年,示范场共生产优质小麦原原种89.6吨,优质玉米原原种77吨,小麦新品系繁材3.2吨,为当年粮食高产打下基础。自2006年建立以来,示范场还组织实施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种植示范品种236个,初步筛选出小麦新品种(系)1508、04CA5365;玉米新品种(系)P211、P212等6个品系。
示范场每年统一供应当地群众小麦、玉米优质超高产新品种20多万公斤种子,促进祥云镇小麦、玉米年亩产提高到2400斤以上。年增产效益达到700万元以上。
“示范场种田技术真过硬”
示范场不仅挖掘新品种增收潜力,还积极探索各种配套种植技术。示范场场长吕平安说,示范场的核心功能是农技推广示范,是农技员“领着农民干,干给群众看”的新技术推广平台。示范场里每块示范田里都有一个牌子,上面详细写着这块地是什么品种,采用了什么栽培技术,来观摩的农民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不懂的还可以继续咨询农技员。
示范场研究集成小麦、玉米年亩产吨半粮配套技术,如豫麦49-198(或平安3号)与郑单958搭配,按照年亩产3000斤产量需肥指标实施小麦40%、玉米60%一体化全量配方施肥;小麦氮肥后移、玉米主攻穗粒肥等技术,连续组织50亩连片小麦、玉米一体化超高产攻关示范。年亩产分别达到3154.4斤、3063.2斤,创全国最高纪录。从种到收,他们在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均同步组织农民现场技术示范培训。
记者了解到,打赌的范廷立等5位老友,又打了第二次赌,约定2007年照着示范场的样子干,在自家责任田攻关,验证究竟能不能打同样多的玉米。示范场了解到此情况,派农技员进行重点指导。2007年9月25日,现场测产验收,5户玉米单产都在1600斤以上。几个老汉逢人就说:“示范场种田技术真过硬,照着样子干,就能多收粮食。”
“示范场帮我圆了致富梦”
从2006年6月到2007年底,示范场共举行田间新技术及管理现场培训会19次,培训人员2113人次;聘请省、市权威专家5人,分3组到示范场周边8个村,进行现场培训,主要讲述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品种应用等系列内容,现场接受培训的有8000余人。
大尚村农民侯一胜在示范场接受培训时,看到蔬菜新品种展示田里的香港菜心、学斗系列品种非常好,想请示范场帮助自己发展专业菜场。示范场进行定点帮扶,优惠供应种苗,负责指导技术生产,并帮助联系销售。2007年帮助侯一胜建成300亩精品蔬菜基地,一年四熟4500公斤,年纯收入达到40余万元。侯一胜喜滋滋地说:“示范场帮我圆了致富梦!”
示范场场长吕平安回顾三年来示范场的建设深有感触,从事农技推广30多年,他觉得没有这三年的成就多。全场农技员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完成了由说到干、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示范场职工工资由过去的每月4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千元左右。示范场的示范作用、技术支撑作用已经在当地农业发展中得到体现。这条路走对了,他深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温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闫小军每次到示范场调研,也都有新的感受。他说,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农技推广面临网破、线断、人散、技术推广缺人干的严峻考验。看到祥云镇示范场发展壮大,并能为农民提供及时优良的技术服务,自己真正认识到国家在基层建设农技推广平台的确是目前农村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