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昭通:盐津县 稻田养鱼 农民增收的亮点

日期: 2008-07-25 00:00 作者: 王艳 袁里军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04年以来,在省市渔业主管部门及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陆续5年实施了稻田养鱼这一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为保证全县市场供应,促进了农民增收,有着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稻田养鱼推广情况

  (一)2004年-2008年全县共完成稻田养鱼3000亩,总产量达 187.5吨,产值 300余万元,平均单产62.5公斤。涉及5个乡6个村,1250户,参与人数3750人,稻田养鱼覆盖到了全县20余个村民小组,有效的缓解了全县山区、二半山区“吃鱼难”的问题。

  (二)稻田养鱼的科技含量不断突出。2008年,全县稻田养鱼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稻田养鱼的科技含量,通过稻田的规范建设、养殖品种的增加、养殖模式的合理化改善、养殖饲料的合理投喂、养殖药物的规范使用,以及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实施,促进了通过稻田养鱼养殖出来的水产品的质量的提高,使这些水产品在鱼价低迷的情况下,依然有较好的价格。

  (三)稻田养鱼为社会增加了大量的水产品,丰富了“菜篮子”。稻田养鱼产量逐步增长,每年为社会提供水产品达187.5吨。这对于稳定水产品供应,平抑市场价格,改善人们膳食结构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水资源缺乏且交通闭塞地区,发展稻田养鱼,有效的解决了这些地方群众“吃鱼难”的问题。

  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项目作为渔业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在我县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省、市渔业主管部门及县委政府、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几年来,不仅加大了稻田养鱼的推广力度,还在推广的基础上加大了稻田养鱼新技术的示范、培训推广,在项目推广中,吸取以往项目开展的经验,通过加强宣传、保证服务、技术到户、措施有力,使我县稻田养鱼项目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全县共实施稻田养鱼3000亩,放养鱼种数量50余万尾,总产量达187.5吨,总产值300余万元。亩产量62.5公斤,每亩增值200元,亩产稻谷可增产15公斤,每亩增值10.5元,两项合计每亩增加收入可达210.5元。3000亩共增加收入63.15万元。第二年后仅投鱼苗及饲料,产值将大幅度增加。

  (二)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具有减少田间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透性,降低水稻病虫害,减少化肥使用量等特点。因此,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能使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三)社会效益

  一是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二是保障了水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结构,缓解了群众吃鱼难的问题;三是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提高了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为稻田养鱼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