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赤峰市喀喇沁旗高擎特色产业大旗鼓起农民腰包

日期: 2008-05-06 00:00 作者: 李桂芝 来源:内蒙古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阳春三月,赤峰市喀喇沁旗大地到处是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牛家营子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农民拉开了全市春播第一犁,“一路两河”蔬菜产业带建设如火如荼,马铃薯示范种植区的农民借助机械化播种扩大面积,抢墒覆膜,精耕细作,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透着生机。村庄院落,田间地头,农民们喜滋滋地谈论着种啥划算,特色种植已成为喀喇沁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面旗帜。

  地处丘陵山区的喀旗人多地少,少而分散。旗委、旗政府立足旗情和区位优势,按照“区域布局特色化、优势产业规模化、特色产品品牌化”的总体思路,以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点和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初步形成了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种子、烤烟、山葡萄、马铃薯、桑蚕等特色产业优势格局,被自治区列为特色产业示范旗。近年来,全旗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均占全旗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2007年,特色产业播种面积达到26.1万亩,占全旗总播种面积的38%。

  喀旗把发展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作为特色产品产业化工作的重点,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延长特色产业链条。到目前,全旗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1家,基本覆盖了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烟叶、桑蚕、色素万寿菊、薯类、肉食品加工等旗内农业主导产业,推动了全旗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大幅跃升。4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10家。喀旗涉农部门依靠科技推动,为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以旗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蔬菜、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应用和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应用等,实现了科学技术、项目资金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特色产业规模效益与产量质量的同步发展。牛家营子镇中药材基地已被列为国家技术栽培标准化示范项目区,优质烤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番茄、马铃薯、西瓜、甘蓝、青椒等15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王爷府镇向国家工商局申报了“王爷府”牌蔬菜商标,向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申报了番茄、甘蓝、辣椒三个蔬菜产品的认证,推动了全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普遍开展,增强了全旗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7年,全旗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达到2100元。今年,喀旗将围绕全旗重点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确保全旗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全旗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达到24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