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围场薯牛菜三大产业使农民人均增收1770元

日期: 2008-04-14 00:00 作者: 郭鹏 来源:河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坚持“农业立县”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激励、重点扶持、典型带动等有效措施,使薯牛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成为了拉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渠道,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这三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77%。

  薯产业不断壮强。该县根据独特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建基地、壮龙头、拓销售,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河北马铃薯之乡”、“国家级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产品注册了“金栏”牌马铃薯种用薯、加工用薯、商品薯和“双玖”、“密浪”、“银雪”牌淀粉等为主导的薯产品远销国内外。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形成了9个北部乡镇为主的种薯生产区,以7个东南部乡镇为主的商品薯生产区,以中部21个乡镇为主的高淀粉含量薯原料生产区。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实现了由传统种植向现代耕作转变。

  牛产业走集约化。该县在牧原、晓雅乳业、明天饲料等牛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养牛产业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先后建起了天添、金字、朝阳湾、棋盘山等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免费为奶牛养殖户挤奶,以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以成本价供应饲草饲料,无偿提供配种、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在小区的带动下,涌现出了四道沟、新地等百头以上养殖大户20户。2007年,全县牛养殖示范小区达到19个,养牛专业村80个,养牛片区达162个,牛饲养量达到21.6万头,其中新增奶牛800头,总数达到5600头。初步形成了坝上及接坝地区肉牛繁育基地、坝下肉牛育肥基地和县城周边奶牛养殖基地“三大基地”,被誉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

  菜产业稳步提高。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错季菜、返季菜和特菜。先后被确定为“河北蔬菜之乡”、“北京奥运蔬菜供应基地”、“华北地区胡萝卜生产基地”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产品注册了“燕塞”、“二道河子”牌等商标。现在菜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边石线8个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带;姜四线沿线12个乡镇为主的胡萝卜、白菜生产示范带;111线沿线13个乡镇为主的蔬菜生产示范带;御克线沿线4个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带。同时,在腰站、棋盘山、城子等10个乡镇10个村建新品种示范园3700亩,展示品种179个。2007年,全县时差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总产量65万吨,实现产值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