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黑龙江伊春区着力发展生产 全面带动农民增收

日期: 2008-02-28 09:2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为尽快使农民增加收入,伊春区委、区政府决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大力发展高效益棚室生产;依据自身天然优势,发展绿、特色生产;发展食用菌生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生产。

  一是为了搞好棚室生产,使棚室生产落地有声,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试点村——青山村和迎新村率先建设,在市财政局的帮扶下,在青山村和迎新村共建设了30栋大棚,并进行了设施配套,总投资近百万元。同时为使农民管理好棚室生产,提高科技种田水平,区农委组织技术人员对大棚生产的农户进行了专题培训,先后举办棚室生产专题讲座三期,培训人数200人次。还组织农户去对山棚区实地考察学习棚室育苗及生产管理的经验,使农户尽快掌握大棚管理的实用技术,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农民的丰收。07年的棚区第一茬作物亩收益都在4500元左右,可以说是他们以前陆地蔬菜收入的8-10倍。

  二是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2007年,伊春区食用菌已发展到60万袋,从原来的黑木耳、榆黄蘑、元蘑三个品种发展到现今的黑木耳、榆黄蘑、元蘑、平菇、滑子菇、香菇、灵芝等七个品种,而且销售也畅通了,农民的口袋也鼓了。

  三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特色生产,增加收入。组织了农民种植大棚草莓、大棚葡萄以及苦瓜 、丝瓜 、沪瓜等特菜,引导农民南菜北种、春菜夏种等返季节供应蔬菜,以求最大的利益。2007年全区共有各类特菜及经济附加值高的果菜类共200 亩,产值200余万元。同时,伊春区还为农民生产无公害蔬菜搭建平台,出资1万3千元为本区的无公害蔬菜申请了“兴安黑土”和“对山”两个蔬菜品牌的商标,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奠定了基础。优良的蔬菜品质,吸引了很多的外地客商来伊春区订购蔬菜,2007年夏季,辽宁、长春、哈尔滨、鹤岗等地的客商来东升办事处四个村采购蔬菜,品种有南瓜、茄子、甘蓝、角瓜、菜豆等。

  四是发展订单农业。2007年,经区农委协调,区域内有12户农户与温洲客商签定了160亩“盘菜”种植合同,由温洲客商提供种子、化肥等,农户统一种植,收获时统一收购,检质验斤,装冷藏车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