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人均4128元 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 去年阜新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全省第一

日期: 2008-02-18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鼠年春节刚过,一条利好消息就从辽宁省统计局阜新调查队里传来,据对阜新市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阜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人均4128元,比上年增加1276元,增长44.76%,增加额、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增加额比全省多出593元,增幅超出全省28个百分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增加是拉动农民收入快速上升的主导因素

  2007年,阜新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达2668元,比2006年增加915元,增长52.2%,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率为71.71%。

  (一)粮食增产,农牧产品价格上涨,农业收入增幅最大。去年,阜新市农民从第一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人均为2397元,比2006年增加869元,增长56.85%。2007年?熏我市粮食产量达到17.6亿公斤,同比增加4.05亿公斤,增长29.6%。粮食丰收了,粮价也受国际市场粮价影响,普遍上涨。

  (二)农民家庭非农产业收入增势迅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方向转移的政策指引下,我市农村家庭富余劳动力纷纷到二、三产业就业。2007年,农民家庭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272元,比2006年增加47元,增长20.68%。

  二、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是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基石

  2007年,阜新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1020元,比2006年增加207元,增长25.5%。

  (一)农民从非企业组织得到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我市农民从非企业组织得到收入为177.15元,比2006年增长5.26%,随着国家连续三年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政策的出台,阜新市广大农村干部和教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村干部和教师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阜新市农村干部和教师工资人均比2006年增长3.94%。

  (二)乡镇企业发展崛起带动农民收入增加。自经济转型以来,阜新市乡镇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快速增加,乡镇企业的结构、产业档次都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乡镇企业职工的收入也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2007年,阜新市农民从乡镇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人均达到90.04元。

  (三)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加。阜新市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的务工技能。通过提供信息平台,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使农民的就业观念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他们不再固守田园,纷纷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2007年,阜新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人均333元,比2006年增加96元,增长40.5%。

  三、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加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2007年,阜新市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人均分别为222元和218元,比2006年增加110元和45元,增长98.05%和26.29%。

  2007年,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加粮食直补,阜新市农民每人平均获得补贴121.15元,比2006年增加46.08元,增长61.38%,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