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县开展劳务输出促农增收纪实
走进凤阳县广大乡村,到处可以看到一幢幢新建的漂亮小楼房,到处是生意兴隆的商铺、生产红火的企业,处处是创业者热情涌动的创业景象……这就是红红火火的“打工经济”给该县乡村带来的新变化。该县立足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始终把劳务输出当作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2007年有17.6万名劳力常年在外打工,还有许多劳力农闲季节外出打工,去年全县劳务大军打工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总计约14.5亿元,红红火火的“打工经济”富了凤阳县广大乡村。
强化服务,创造输出条件
该县有农村人口63万余人。每年该县都对全县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劳力资源和劳务输出人员档案,并按照市场需要,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就业能力,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完善镇、村信息网络,指导乡镇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文化素质高,有技术专长的劳动力输送到异地就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去年9月,在县劳动局的帮助下,青年成守金无论考试、考核均成绩优秀,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选拔和测试,成为凤阳县境外劳务输出第一人,前往花园国度新加坡从事电子操作工作。小成和该国用工单位首次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用工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为其办理人身保险和医疗保险,两年的纯收入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注重质量、依法维权、全程指导、跟踪服务放到第一位,确保农民出得去、赚到钱、有安全。
“亲帮亲邻带邻”,拓展输出渠道
该县利用节假日打工人员集中回家探亲、午秋二季收种的机会召开座谈会,交流各地务工信息,发动有能力的打工者对家乡人进行结对帮扶,从而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加入到劳务输出的大军中去。官塘镇青年唐焕外出务工,经过多年打拼,组建了昆山韵达快递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年纯收入50万元,年纳税额5万元。唐焕致富不忘乡邻,利用回家午收、过春节的机会,宣传动员周边村青年“跟着”自己出门赚大钱。目前,该公司70%以上人员都是唐焕带出去的本镇青年。唐焕不仅成为该县创业青年的典范,还成为当地有名的“劳务经纪人”,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拥护。
建设创业园,鼓励回乡创业
每年春节前,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都要召开外出务工人员联谊会,鼓励他们有能力的尽可能帮助家乡人民致富。该县建设了回乡创业园,还在舆论上形成鲜明的导向,关心、支持、鼓励返乡人员敢创业、创大业,为他们精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返乡人员大部分是因为地方熟、人头熟,干群对他们比较了解,所以回到自己的故里“二次创业”,也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枣巷镇党委、政府对待回乡创业的人士,没有因为他们是本地熟人而熟视无睹,而是像对待外地客商那样尊重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精心培育起自己“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促进返乡创业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的诚心呼吁,部分事业有成的外出创业人员纷纷以各种方式回报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