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药材鼓起了钱袋子

日期: 2008-01-31 00:00 作者: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连儿湾乡花麻湾村,只见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砂路延伸到村庄周围,新盖的红砖瓦房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坳里,时不时一幢漂亮别致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当谈到花麻湾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时,村民们无不高兴地说,是药材种植“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花麻湾村位于连儿湾乡东部山区,农民长期以种植小麦为主,由于干旱少雨,加上小麦受价格、产量等因素影响,农民的收入一直较低。近年来,花麻湾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业稳乡村、产业富乡村”的思路,引导农户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今年种了6亩党参,就目前价格来看至少能卖2万元,现在种药材要比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强得多。”说起结构调整带来的好处,村民罗海平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让农户掌握药材种植的技术,花麻湾根据村上实际多方联系开展农业信息服务,采用现场指导、出黑板报、技术咨询等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先后培训村社干部、农民技术员、农民群众达1400多人次,办黑板报、墙报宣传3次,印发宣传培训材料500多份,并利用逢集日宣传中药材GAP生产技术,使群众对中药材达到了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全村90%以上的农户种上了药材,最多的达12亩以上,最少的也有四五亩。

  在“白条党参”标准化示范种植上,该村充分发挥职能带头作用,在加大规范化种植、拓宽销路、劳动力培训的同时,协调实行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采取“经济能人带动型,药材大户带动型”两种模式。在支书的随同采访下,我们又来到村民李小鹏家里,他已和药商谈妥了价钱,正往车上装党参,当问及目前药材的价格时,他笑得合不拢嘴:“我今年种了8亩党参,根据卖的来看,每斤价格是5.5元,已经卖了13000多元,我想家里的这些全部能卖3万元。”

  同时,该村采取“协会+农户”的模式,把种植农户和外地客商有机的连接了起来。药材贩运户雍效林介绍说:“这几年药材主要销往四川、广东等各大药材市场进行销售,每年销售量将近七八百吨,由于对市场价格和信息都比较灵通,目前药材价格比较稳定。”

  如今的花麻湾,80%的农户盖上了新房,购置了家用电器,90%的农户通上了电话,三轮车、摩托车已基本普及。(定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