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村劳务经济收入再创新高

日期: 2008-01-17 09:11 作者: 来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07年,克东县的劳务经济收入再创新高达到3.15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37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8%。

  克东县农民人均耕地不足6.5亩,农村劳动力拥有耕地不足11.5亩,农村户均人口4人。劳动力户均2.2人,户均拥有土地一般在20亩左右,按现有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计算。每户只需要0.4各劳动力,每户仍有1.8各劳动力闲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向外转移,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配置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成了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克东县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杀出国门抢土地,克东农民发洋财。克东县出现了以宝泉镇丰平村为代表的去俄罗斯承包土地,去俄罗斯经商的打工族。现在克东县有2,938人在国外发洋财。光俄罗斯就有2,575人,代存宝、王玉荣、郭中山等人都已成为成百上千万的富翁。

  学有一技之长,靠本领发家致富。近年来,克东县加大了农民工培训力度,农民工大都凭一身技术,在长三角、京津溏和渤海湾立足,在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扎根。已有47,430人转移到省外,占转移总数的75.3%,有3,890人从事管理工作,有16,279人从事技术工作,占转移总数32%,涌现出蔺善军、杨松涛、矫立宏等一批劳转致富能人。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拓展劳转空间。一是在县域工业化中培育新载体。克东县加大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措施,引进并扶强了飞鹤乳业,东兴农机、克东腐乳、大地烟花和郭氏家具等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成为克东财政的支柱企业,还成为农民工不出县域就业的新载体。在县域工业企业中,有45%强的员工来自农村。金城乡齐心村的农民工大都在郭氏家具就业。二是在农村城镇中拓展新领域。克东县近年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结合撤乡并村,大力发展宝泉、千丰、玉岗和金城四个卫星乡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农民参与到小城镇经营中来。目前,克东县个体私营商户已达7,000多户,有70%在小城镇和农村,有5,000多人从事商品流通、汽车运输、小作坊生产。宝泉镇红星村的6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大都在宝泉镇从事个体经营。三是在农业产业化中辟建新渠道。克东县重点扶持5户具备规模、效益较好、有一定辐射力、有发展前景的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民就地转移。由于飞鹤乳业带动和县政府扶持,克东县畜牧业一直升温。目前,克东县奶牛和黄牛存栏已达到5.18万头,带动1.73万人从事养殖业。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达到农民人均收入的35%左右。四是在发展传统产业中抢抓新机遇。由于克东县是农业县份,对种植业有一定的成熟经验,克东县宝泉镇丰平村杀出国门抢土地,在俄罗斯重建了一个丰平村。带动近百名劳动力赴俄罗斯种地,着实富了一村人。千丰镇宏升村把现有的耕地集中到种地能人手中,整村转移,在长水河农场扎根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