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一叶带百业 安溪发展茶叶经济闯出富民新路径

日期: 2008-01-15 00:00 作者: 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众多农业县市热衷“工业立县”的情况下,这里却倾力发展茶叶经济“以农促工”

  高山阻隔、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乌龙茶之乡安溪县长期来是福建省最大的贫困县。近几年来,当众多农业县市热衷“工业立县”的时候,安溪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倾力发展茶叶经济,不仅成功打造出惠及几十万安溪农民的乌龙茶产业,更孕育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创业氛围,走出了一条“以农促工”的发展新路径。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安溪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5亿多元,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居福建各县市上游。在由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域评价中心所进行的、重在考核发展势头的2007年度福建省“十佳县”评价中,安溪县名列首位。

  一叶富民

  对于祥华镇后洋村的茶农陈清金来说,2007年是个丰收年,全家三亩多茶园,换回了近10万元的毛收入。在安溪县,像陈清金这样因茶致富的茶农不在少数。安溪县有关部门不久前在茶叶大镇感德进行了一项农户收入调查,结果显示,全镇85%左右的茶农每户年毛收入接近10万元。

  安溪是乌龙茶之乡,拥有乌龙茶园50万亩,占到了全国乌龙茶种植面积的一半。2007年全县产茶五万吨,销售产值达56亿元,茶叶成为第一产业的支柱。

  在安溪108万人口中,涉茶人口近80万,有10万安溪人在外经销茶叶。优良的品质,成功的营销策略,让安溪乌龙茶日渐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乌龙茶价格也一直居各茶种前列。

  茶叶经济的崛起,让长期落后的安溪县在几年时间内实现了富民的目标。2007年安溪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434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农民收入中大约51%来自茶叶。

  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介绍说,几年来政府通过组织乌龙茶神州行、举办茶王赛、建立中国茶都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安溪乌龙茶的区域品牌,将原本小规模的茶叶经营,发展成种植、营销、茶叶包装、茶文化一体的大产业,实现了富裕安溪茶农的目标。

  一叶带百业

  随着茶叶经济的发展,安溪的民间资金积累迅速增长,一批走向全国各地的安溪茶商在市场经济中快速成长,一批相关产业延伸而出。在安溪,伴随着茶产业而生的是印刷包装产业和茶叶机械。

  “茶叶经济培育出的10万茶商,其背后是大量民间资金的积累和一个创业群体的形成,对于一个后发展地区,这是经济崛起最重要的资源。”福州大学管理学教授吴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