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重庆:铜梁农民到日本做电焊工 3年后挣回20万元

日期: 2008-01-14 00:00 作者: 曹嘉智 来源:重庆晚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打洋工的铜梁旧县镇农民老刘没想到,自己出国一趟,就挣回了一套房。老刘在政府举办的农民工技术培训班结业后,前往斐济务工,逐渐改变了困窘的家庭状况。这是重庆人海外打洋工的一个缩影。

  去年从海外赚回4.7亿

  在潼南、江津、永川等我市10余个区县,和老刘一样海外打工的农民已有1.3万人。和普通农民不同,他们大多掌握了过硬的实用技术,能从事制衣缝纫、建筑、服务、远洋渔业、农业种植等,他们分布在新加坡、日本、约旦、美国、毛里求斯、蒙古等38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重庆大力发展外向型劳务经济的结果。”昨天,市外经贸委外经处熊副处长告诉记者,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年新派海外务工的重庆人达5270人,年末在外打工的重庆人已达13073人,重庆人一年在海外赚回的劳务收入就有4.7亿元。

  打洋工收入高出一倍

  海外打工,收入水平如何?昨天,在日本打工3年的垫江人陶加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

  “2003年6月我出国到日本千叶县去做电焊工,3年大约挣了20多万元人民币。”陶加强说。他表示,当地每月的工资在6.4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4200元,但包吃包住。而国内同类工种一般收入只有2000元,相比下打洋工收入要高出一倍。“回来后,用这笔钱我在垫江和亲戚合伙盖了一幢5层小楼,剩下的还投资做了点小生意。”对此,他表示很满意了。

  “到新加坡当建筑工的重庆人同样很多,对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出去一个人,能带富一家人。”赵经理称,目前在新加坡的建筑工人月均收入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加上奖金、加班工资最高可拿到7000元。

  出国打工要注意风险

  “外出打工不是享清福,一定要有心理准备。”陶加强说,外出前要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更要有吃苦的精神。此外,“语言关”也很重要,如果外语不过关,许多工作很难胜任,“他在赴日本前,专门培训了2个月日语,到日本后还参加了中日语言交流会,可以免费学习语言。”

  到海外工作,还要承担额外的风险,如地区政局不稳带来的各种不可预料情况。市外经贸委称,出国务工人员最好让自己的务工单位或组织在出国前,给自己投保最基础的人身意外险,以防在海外发生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