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经济合作社成为农民“避风港”
“俺这一棚鸡再过几天一出棚就能卖上1万多块!”2007年12月27日,野店镇养鸡专业户公绪学感慨地对记者说:“要不是加入了合作社,俺现在还真不知在哪哭呢!”
2007年8月17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蒙阴县,公绪学的养鸡大棚被冲垮,即将出栏的4000多只鸡也被冲走,损失10多万元。就在公绪学一筹莫展时,他加入的文友家禽养殖合作社第二天就给他送来了6000元的救助款,并无偿提供了价值2万多元的鸡苗和饲料,帮他恢复生产。10月份,公绪学已卖出一棚成鸡,挣了8000多元。
在那次洪水中,还有十多户加入“文友合作社”的养鸡户受到了损失,但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不仅全部恢复了生产。
蒙阴县引导农民自愿组成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帮助农民摆脱信息、市场、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制约,解决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合作社成为了农民面对灾害时的“避风港”和抵御市场风险的“缓冲器”。
野店镇毛坪村的石传增有10亩苹果园,前年加入毛坪果品购销合作社后,不仅生产成本比过去降低了,也不用担心苹果卖不上好价钱,2007年,他的果园收入了3万多元。
现在,这个县460个村,已有10.3万农户自愿组建了2554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占全县农户的近七成,入社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4900元。(大众网)

 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