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让莆田农民多赚钱
福建莆田人多地少,如何让农民在有限的耕地上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过上更殷实的生活,市民盟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提案,市农业局极为重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办理落实。推广良种播种面积莆田人均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但莆田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处理好工业、城市发展与保证粮食安全的关系,支持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专用粮食作物良种,努力提高单产,以弥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等客观因素而减少的粮食种植面积造成的总产下降,计划推广超级稻20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推广高产脱毒两薯良种,高蛋白大豆、高油花生良种占播种面积的70%,粮食单产亩增7公斤。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稳产的粮食生产栽培技术,创新耕作制度,用最新适用技术,为提高粮油作物产量提供技术支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统一规划,适当集中引导往山区和丘陵地带转移发展,分别建立和完善生猪、禽苗、肉鸡、肉鸭、蛋鸭、奶牛和肉羊等七大基地。畜牧业生产要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积极推广无公害商品猪生产技术,改善猪肉品质至瘦肉猪占70%以上,以莆田黑猪为主的优质风味猪占15%以上;加快发展优质家禽生产,特别是优质白羽半番鸭生产,发挥种猪、水禽等畜禽品种优势。水果业要吸收近年连续受冻灾的教训,并与保护生态林,保持水土相结合,引导对中、高海拔不适种的品种布局进行调整,按照区域气候特点,整合莆田市传统的枇杷、龙眼、文旦柚、荔枝、橄榄等优势品种布局,发展中高海拔落叶果树,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的果树种植布局。按照适地适栽原则,调整主导果类品种结构,枇杷重点发展早熟品种早钟6号10万亩、优质白肉枇杷4万亩,解放钟枇杷种植面积调减至9万亩左右;龙眼重点发展莆田市优势的焙干品种乌龙岭和鲜食晚熟品种松风本、立冬本、友谊101等;度尾文旦柚要攻克病虫和管理技术关,扩大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发展晚熟荔枝、霞溪橄榄等地方名优特品种。蔬菜业的布局调整要考虑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原菜区征地,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要求,以及蔬菜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等三大因素影响,调整和完善平原、沿海、山区三大菜区布局,2007年莆田市蔬菜业在出口创汇、满足城乡居民食品安全需求和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蔬菜业的品种结构调整要突出发展三类品种:一是适宜加工、出口的甘蓝菜、花椰菜、胡萝卜等品种;二是适宜冬季生产销往北方的甘蓝类、叶菜类、茄果类品种;三是满足本市城乡需求的精细叶菜类品种,并建立起蔬菜新品种引进、育种、示范推广供苗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提高蔬菜品种引进推广速度和水平。食用菌业发展,要继续突出区域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菇类产品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在城市近邻,与莆田市城市规划发展配套,重点发展蘑菇、反季节特色食用菌和珍稀菇为主,建立鲜菇集约化、标准化和工厂化周年无公害生产基地,不断为城市提供优质鲜菇,满足市场需求;在中远郊和平原区,以蘑菇、姬松茸为主,重点发展食用菌系列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中、高海拔山区,要在巩固主栽品种蘑菇、姬松茸和香菇种植规模基础上,大力发展食用菌反季节周年栽培。
食用菌业品种调整,在稳定蘑菇、姬松茸、香菇等生产基础外,要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和药用功能的珍稀食用菌品种,拓展市场供应范围。发展特色产品加工水果加工业要在巩固发展枇杷果酒加工和枇杷、龙眼多糖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超临界萃取功能食品、提高浓缩果汁、保健等系列高附加值食品乃至地道药材和成药生产;畜禽加工业,要在巩固发展皮蛋、咸蛋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肉食品加工,建立现代化的冷却肉、分割肉等鲜肉食品和系列熟肉食品加工企业,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蔬菜加工业,要以闽中、华林、新美、鑫峰、国圣、涵兴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主,重点发展净菜保鲜包装技术和蔬菜冻干、低温脱水、冷冻或速冻蔬菜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拓展国内外市场,稳定蔬菜生产效益。食用菌业要积极发展大宗和珍稀食用菌的精深加工、鲜菇保鲜、速冻加工和制罐脱水干制等,开发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加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