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三大产业拉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
“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强壮龙头企业,扩大基地面积,提升服务档次,使薯、牛、菜三大主导产业成为了拉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三大‘绩优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王文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三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年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90%以上。
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强大。该县根据独特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重点实施了“产业龙头拉动”战略。“双九”、“宝乐”和“长宏”等马铃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就达13家;“金栏”牌马铃薯种用薯、加工用薯、商品薯和“双玖”、“密浪”、“银雪”牌淀粉等为主导的薯产品远销国内外。双九淀粉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马铃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形成了9个北部乡镇为主的种薯生产区,以7个东南部乡镇为主的商品薯生产区,以中部21个乡镇为主的高淀粉含量薯原料生产区。该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并实现了由传统种植向现代耕作转变,可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600元。
养牛产业正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近年来,该县在牧原、晓雅乳业和明天饲料等12家牛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养牛产业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先后建设了金字、朝阳湾、棋盘山等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免费为奶牛养殖户挤奶,以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以成本价供应饲草饲料,无偿提供配种、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县牛养殖示范小区16个;养牛专业村80个;养牛总户数达到3万户。牛饲养量和存栏量分别达到18.2万头和12.2万头,奶牛存栏5500头。基本上形成了坝上及接坝地区肉牛繁育基地、坝上肉牛育肥基地及县城周边奶牛基地“三大基地”,被誉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
蔬菜产业无公害生产加工水平稳步提高。该县先后被确定为“河北蔬菜之乡”、“北京奥运蔬菜供应基地”、“华北地区胡萝卜生产基地”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富康、旭日、福袁、魁仙等8家脱水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5万吨。产品注册了“燕塞”、“二道河子” 牌等商标。围绕“无公害”和“时差”两大特色,形成了黄土坎等8个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带,四合永等12个乡镇为主的胡萝卜、白菜生产示范带,石桌子等13个乡镇为主的蔬菜生产示范带,南山嘴等4个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带。2007年,全县时差蔬菜种植面积达23.3万亩,总产量50万吨,实现产值2.7亿元,仅此一项又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