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农民增收依靠农业开发
金秋时节,在新泰市天宝镇天宝三村,正在采收玉米的武建华高兴地说:“多亏了俺镇上搞土地开发整理,俺的庄稼增收了一成多。”三年时间,新泰实施185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面积27万亩,新增耕地5万余亩,项目区平均每亩增产粮食150公斤,农民人均年增收600余元。
新泰市山地丘陵较多,具有丰富的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优势。新泰市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重点在农业综合开发上下功夫,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9元,比上年增加773元。
依托当地农业特色资源,新泰始终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注重调整的标准化,加强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优质农产品专营体系建设,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力促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产、包装、保鲜、贮藏、加工等各个环节,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强的执行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壮大特色支柱产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新泰以提高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基地无公害种养和企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做大做强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立精品名牌,真正把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建设成为促进农民长效增收的强势产业,提高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按照“一镇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基本思路,建立起总面积达100万亩的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养基地,已认证无公害以上农产品36个,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余家,安排剩余劳动力4.8万人。
新泰把城市内业已形成的开发热潮和创业之风引向农村,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着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和创业群体,发挥农民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财富增值效应。汶南镇借庄村是典型的库区村,这个村发挥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花菜生产、加工、销售,成立了黄花菜协会,建起了年产30万斤的真空保鲜加工厂和占地2000平方米的批发市场,产品销往上海联华、北京物美等全国各大超市,并注册了“金芭蕾”牌商标,小山针做成了大产业,辐射带动全市120多个村发展黄花菜3万余亩,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新泰市积极引导本地农民、种养大户、个体私营企业主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创办农业特色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外出打工有成者回乡创业,形成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相结合的新优势,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个体带群体;创业一方,致富一片”的成效。(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