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输出劳动力挣回“雪花银”
高山,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农民,现是哈尔滨市奇峰实业公司老总。
1991年起,高山毅然离开家乡到异地务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挣下了拥有7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家业,成为农民致富典型和引领家乡人的致富能人。
通过他的引带,克音河乡到目前已有1000多人次先后到他的企业务工,他的企业也成了克音河乡劳务输出基地之一,并有十几个克音河人经过他的传、帮、带,创办了自己的实业。
高山只是我市外出打工能人之一。今年,我市通过能人引带、有组织输出等方式,截至6月末,全市已经转移劳动力82.6万人,其中省外输出23.4万人,国外输出1.47万人,劳务经济实现收入38.6亿元,转移劳动力占全年任务的87%。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实施组织化推进、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
二亩地,一头牛,还是不离老婆孩子热炕头;劳力输出得差不多了,已无劳力可转了。针对此现状,我市依靠党政组织关心服务打动、先进典型促动、新闻媒体鼓动等办法,对农民群众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引导,让“要想富,出劳务”的观念深化,激发群众外出务工创收热情。在春节前后,各地抓住外出打工人员返乡探亲的时机,变劳务输出的淡季为忙季,深入到农户家中走访慰问,免费发放打工12月挂历和台历12万本,农民务工宣传读本8万册、宣传单22万张。全市组织打工能人典型150多人参加巡回演讲。海伦市将劳务知识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二人转,深入到村屯进行宣传。
在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的基础上,我市抓住换届后县(市)区领导小组变动之机,对劳转办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特别是实现了乡镇服务中心“六有”,村服务站“五有”,使劳务产业服务中心和站、点已经覆盖全市大部分乡镇、村和组。北林区实施一号工程推进,区、乡、村、组四级目标管理的“114”工作机制,各乡镇先后调整了4名主管领导,重新配备了18名抓劳务的工作人员,引导、帮助、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到异地创业发展。
富余劳动力大都实现了内转外输,如何挖掘劳动力输出的潜力?我市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安于现状、守在微薄土地靠天吃饭,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有力气、进市场无门路,缺技术、综合素质较低,缺这少那又无人帮助这“五种人”身上,组织劳转办干部采取了包乡、包村、包组、包户措施,宣讲输出政策和典型事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后顾之忧。全市各级干部已为“五种人”垫付路费3.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3.5万元,组织输出8960人。
输出劳务要有空间和领域。对此,我市重点在做多外埠基地、做强中介组织、做大能人队伍上下工夫。5月,利用黑龙江???浙江劳务对接会的契机,在杭州与西佳丽、三花制冷集团等20家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协议输出2120人,并在杭州、苏州、宁波辟建了4个基地。目前,全市已在北京、天津、大连、威海、南京、昆山、宁波等20多个城市建了340多个长期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全市通过外埠基地共输出劳动力15.8万人。同时,通过扶持服务、政策倾斜等办法,积极促进劳务中介组织发展壮大,拓宽劳动力输出渠道。全市现有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28家。青冈县宏大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向乌鲁木齐输出农民工达300多人。
我市实施万名能人和千名干部引带“双带工程”。兰西县康荣乡荣发村村委会主任程万海带领本村50多名村民在县内筑路,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望奎县灵山满族乡后二村杨晓林在大连北良港创办了劳务公司,带出300多人专门从事运输装卸工作;青冈县中和镇马玉、德胜乡黄震、新村乡刘洪亚3位跨国输出能人已把282名农民输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打工。据统计,今年我市带出5人以上的能人有1.2万人,转移的人数达35.6万人,占转移总数的43.1%。
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安达市今年已经举办引导性、技能型培训班138期,让1.6万多名农民工有了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安达只是我市对农民进行技能型培训的一个典型。今年我市把强化技能型培训,提升转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对市域内有培训能力和意愿的各级各类培训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并纳入到阳光工程培训体系当中,全市共认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173家。在实施阳光工程过程中,重点实施了新生劳动力就业培训工程,把16~35岁的青年农民,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让他们掌握1~2门职业技能,从事技能型输出,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海伦市在6月份组织召开劳动力转移培训暨职业教育招生对接会,组织省农机校哈尔滨工业技术学校、哈尔滨轴承集团技工学校、绥化技工学校等6家培训机构,深入23个乡镇巡回对接。同时,我市要求各级培训机构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大力发展联合培训、订单培训,组织培训机构直接把班办到乡村。绥棱县组织农村学员到肇东市曙光技校学习汽车修理专业就是范例。
我市还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走出去找订单,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对接签订单,开展大型招聘活动接订单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训订单化、就业稳定化。明水组织县内各大培训基地与青岛海尔集团、大连海产品有限公司等6户大企业联合,开展了校企联合培训,现已培训学员500多人。
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各类劳务输出培训班148期,培训10.13万人,其中非农职业技能培训2.74万人,引导性培训7.39万人。安达电焊工、兰西亚麻工、海伦数控车工、望奎缝纫工、绥棱家政工、肇东汽修工、北林大饼工等10余个劳务品牌在省内外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农民工输出去了,如何叫他们放心走、稳得住、挣到钱?我市突出抓了“安心工程”,在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流转、债务减免、托老管幼、证卡办理、缺钱少物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帮助,进一步健全了维权保障机制。成立各种协会和组织,把零散的、行业趋同的务工人员,集中到各个协会和组织中来,通过协会和组织共同抵御权益侵害的各种风险。
绥棱县组建了由劳动、妇联、工会、政法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做好县内企业雇用农民工情况的集中检查和清理、组织维权小分队到外埠开展前沿维权活动等10件实事为重点的活动。
今年,我市协调公安部门为农民工办理第二代身份证4.8万个,协调教育系统为5800名农民工子女安排就近平等就学。共为农民工解答政策咨询1200人次,解决侵权案件5起,切实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市在天津市大邱庄建立了北京农民工服务站天津分站,聘任王飞龙为分站站长,在我市驻京农民工服务站领导下,在市劳转办的指导下,负责绥化籍在津务工农民的服务保障。
输出劳动力,挣回“雪花银”。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正在走出家门,迈出省门,跨出国门,劳务大军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