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黑龙江肇东市会员增收快 全靠协会带

日期: 2007-07-27 00:0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一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肇东市现有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221个,会员总数3.6万人。据肇东市科协负责人介绍,今年,这些会员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500元。会员们说:“我们增收快,全靠协会带。”

  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肇东市向阳乡瓜菜协会由会员506人,下设银针蘑、反季节蔬菜、拱棚乡瓜、西瓜四个联合体,有1个农科所和1各农技推广综合服务部。协会挂靠省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开发新品种、新项目,引进现代农业新技术,创办了向阳异地农作物试验示范基地336亩,试验、开发发季节西瓜、拱棚香瓜、红樱桃等名优新特品种、新技术120多项。协会试验推广由省农科院双丰玉米研究所选育的哈丰一号3000亩,获国家专利。同时,还与省农业经济技术研究会共同推广。协会还为会员提供订单服务。今年,协会与金都养殖总厂签订回收玉米棒、胡萝卜订单3000亩,可使会员增收20万元。协会还为会员提供物资服务,化肥、农药、种子直销业务,价格低于市场5%,每年可使会员和农户节省资金120万元,会员年户均纯收入两万元。今年,协会还承担了6000亩国家级“寒地黑土标准化番茄越夏栽培”试验示范项目。

  几年来,肇东市各级各类农技协共推广新技术336项,开发作物新品种500余个,据测算,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

  启示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肇东是农业大市,农业要增产增收,以往靠天吃饭,靠单纯扩大种植量,无疑是事半功倍。一旦注入科技成果,便会发生裂变,收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手搭桥闯市场

  向阳乡笼养蛋鸡协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拥有会员548名,协会下设鲜蛋销售联合体、综合技术信息服务站和金都种鸡养殖基地3个分支机构。协会在为会员搞好技术、信息和物资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发外埠商场,成功地把广州、温州客商引进乡里,签定长期定货合同,年供应鲜蛋超万吨。今年,在协会的带领下,全乡蛋鸡饲养量达到120万只,成为肇东养殖第一乡。肇东成福玉米深加工协会、跃进乡马铃薯技术协会等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创出了“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目前,肇东市在各类协会辐射的带动下,形成了向阳乡、五站镇的笼养蛋鸡,宋站镇、海城乡、尚家镇的奶牛,安民乡的干草,太平乡的生猪,里木店镇长江村的尖椒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

  启示之二:农技协把科技、生产和市场紧紧连在一起,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和优势产业,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体制,就能实现以大市场、大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良性循环。

  多种培训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

  肇东镇葡萄种植协会自1999年成立以来,重点抓好会员的技术培训,专门从吉林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开设绿色葡萄种植培训班,对会员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今年培训300多人次:采取定期、不定期发放资料,通过组织会员交流、参观等形式,为专业户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肇东农民通过参加农技协会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市场经济观念得到增强,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这个市有22个乡镇、186个村,村村有致富带头人,乡乡有小康领路人。

  启示之三:农技协在为会员和农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对他们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说,农民要增收快致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农技协会的培训让他们拥有了增收之“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