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丰润区农民纯收入增长15%是如何实现的?
盘点2006年河北省各县市区农民增收账,唐山市丰润区稳居榜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7元,比上年增长15%。高增长率从哪里来?该区区委书记刘彦华回答:“这得益于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优种化种养增产。
唐山市丰润区有冀东粮仓的美称,可在前几年中,丰润农民却出现了增收难。为此,丰润区把优种优育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步,近5年来,丰润帮扶农业优种投入就超过了亿元。区里为农民引进和选育了新西兰的荷斯坦奶牛等10多个畜禽品种和牛妈妈鲜枣、阳红桃、迷你西红柿、果味黄瓜等上百个农作物品种,所产生的效益超过投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为了让农民从饲养奶牛中实现较大增收,丰润区采取两步同走的方法加大品种改良力度:2002年与加拿大国际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国富农业投资公司共同投资7200万元,合作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良种奶牛繁育中心,用胚胎移植技术和转基因克隆技术选育优质纯种奶牛。另一方面则通过100%的冷冻配种技术,改造中国荷斯坦奶牛。
到目前为止,共培育优质荷斯坦奶牛1550头、转基因奶牛7头,用冷冻配种技术改造荷斯坦奶牛已经超过10万头。现在该区奶牛平均单产奶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农民靠发展奶业年人均实现增收1300多元。
标准化管理增效。
丰润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三个抓好”,加强种养业的标准化管理:
一是抓好标准制定。丰润区先后出台了《丰润区发展无公害果菜生产实施意见》、《丰润区奶牛标准化养殖实施规范》等10多项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的奶牛养殖规范得到农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二是抓好示范引导。丰润区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标准化生产宣传,年发布信息达到1万多条;近3年每年都举办标准化生产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民30多万人次;同时还派出100多名农技员住进200多个村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近百项。
三是抓好检查落实。丰润区组织专家完成了全区农产品生产在土壤、水源、大气质量、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环评认证,对境内可能造成污染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随时监控,同时采取保护地栽培、引进害虫天敌等措施,减少农药施用量;还积极发挥区、乡、村三级检测网络的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丰润区先后建立了石各庄、丰润镇、火石营、韩城、李钊庄五大蔬菜标准示范区,其中蔬菜无公害基地认证达到了23.5万亩,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
产业化经营增利。
如何让农产品赢得市场?丰润区的办法是“两靠”:一靠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二靠精明的农产品经纪人。
1997年,丰润建成了日加工能力达260吨的乐百氏丰润食品有限公司。此后区政府又支持企业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达能公司合作,总投资增加到了2.5亿元,日产增加到300吨,由于该企业的带动,丰润3年时间就增加奶牛2万多头。2001年,上海均瑶总投资1.2亿元的项目落户丰润,丰润的奶牛又增加了2万头。几年来,丰润先后引进了北京三元、德州光明、芦台三鹿、汉沽中芬等企业,使奶牛量大幅增加。近年来区领导8次到内蒙古自治区蒙牛集团总部进行洽谈,促成蒙牛集团追加投资3.5亿元在丰润另建一座有20条液态奶生产线、日处理鲜奶600吨的加工厂,该工厂投产后紧接着又上了第二期。该项目在今年5月投产后,全区日鲜奶加工量将达到2200吨。由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丰润优质奶牛保有量已经达到12.6万头,鲜奶销售额达到了8亿元。
生产有龙头,销售同样有龙头。
近几年,丰润已建立农村集贸市场120多个,城西蔬菜批发市场、公园道市场、白家沟市场等农产品批发零售日交易额均在百万元之上,解决了全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50%以上的销路问题。
丰润还成立了奶业协会、绿野黄瓜协会、京东红葡萄协会等农民专业协会近30个,入会人员达到12000多人,农民依托协会从事种植养殖经营活动。这些协会重点开拓培养知名农产品品牌,先后注册了“环香翠”黄瓜、“屿泉”干鲜果等多个商标,并在市场上形成了品牌优势,使联系户经济效益增长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