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河南焦作:抓住“附加值”促农业增收

日期: 2007-05-14 00:00 作者: 记者王泽远谭勇 通讯员勰绯 陈作华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我们公司又能生产出更多的好产品了。”5月12日,武陟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繁有在考察经过品种改良后的小麦长势时,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公司年加工小麦30万吨,产品全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方便面、饺子等食品的‘专用’面粉。现在通过基地示范、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使周边数十万亩小麦实现了品种改良。”

  焦作市以优势农业资源为依托,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小麦、玉米、怀药、牛奶、肉鸡、生猪、肉牛、速生杨为主的种养、加工、销售八大产业链。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该市广大农村已初步摆脱了单纯出售初级产品的低效农业局面,农业附加值大幅度提高。2006年,武陟县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4.3%,成为该县经济的支柱。

  在焦作采访,记者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粮食不够吃”,二是“自产的粮食舍不得吃”——

  修武县围绕粮食加工业,建成了30多万亩的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种植基地,聚起30多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仅修武一个县一年就能吃掉焦作全市小麦总产量。由于每年严重“缺粮”,致使当地农产品价格一路坚挺。集雏鸡孵化、饲料生产、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冷冻储藏为一体的肉鸡产业化项目在该县建成后,不仅直接安排农村剩余劳力4000余人,而且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2.2万多个农户搭上了产业化经营的快车。

  如今,在焦作市的农田里已找不到非优质小麦,取而代之的是优质强筋小麦和种子田。在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温县,多数农田都被纳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中。该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带动周边数村4000多户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现在,焦作市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超过6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31%。焦作农民自己产的小麦舍不得吃,卖了;吃的是从外地买的。仅这一卖一买,收益就增加了20%至30%。

  “四大怀药”是该市的特有农业资源,许多龙头企业把所带动农户的耕地作为第一生产车间,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同时面向市场大力进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该市怀药种植面积达25万亩,深加工转化率超过90%,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