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大连庄河青堆镇三和村组建合作社 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日期: 2007-05-10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大连庄河市青堆镇三和村辖24个自然屯,共1450户4772人。2006年度社会总产值 3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6740元。

  该村耕地总面积13073亩,其中旱田9534亩,土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生姜生产。几年来,该地区农民多数靠种植生姜发家致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分散的农户经营和大市场越来越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姜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三和村党支部 书记周克伟发动村民,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机遇,于2006年初组建了生姜生产合作社。经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合作社积极发展生产,实行民主管理,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好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为农户和市场搭建了桥梁,开辟了通道,使生姜种植户无销售之忧,一心扑在生姜生产上。

  二是促进了“一村一品”进程,优化 了农业产业结构。合作社成立后,本村入社社员352户,当年新发展生姜种植面积1050亩,总面积达2120亩。特别是赵屯,全屯54户,家家都以生姜种植为主,共发展生姜200多亩,正常年景可产生姜1000多吨,总收入200多万元,户均3.7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

  三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民主管理水平。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体现了“公正、公开、公平”的特性。合作社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

  四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姜合作社在日常的培训中,培训内容除先进的科技实用技术外,还涉及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政策、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逐渐成为创新农村科技生活的载体和手段,促进了农村新风尚的形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五是合作社用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生姜生产合作社吸收了龙头企业大连舒力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成员,公司年收购、储藏生姜5000吨,加工姜汁1000吨、姜末2000吨、姜片2000吨,通过实行生姜深加工,年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销售利润达900余万元,延长了生姜产业链条,增加了生姜的附加值,带动户均增收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