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原:六畜兴旺促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五原县胜丰镇明星二社,只见不少农民拉着奶牛陆陆续续来到村子北边的奶站挤奶,在奶站负责人郝小东的带动下,现在明星二社有27户农民养起了牛,全社有奶牛151头,平均每户收入2万多元。
2006年,五原县把大力实施“养殖突进”战略,全县畜牧业初步形成了“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据统计,牧业年度全县牲畜存栏134.6万头(只),较上年同增1.24%,其中羊存栏119.8万只,较上年同增1.92%,生猪存栏13.8万口,奶牛存栏8725头,较上年同增0.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1376元,较上年人均增收200元。
优化品种、提升效益。2006年,建成五原县良种畜繁育中心,已建标准化棚圈10421平米,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已全部完成饲草料贮备,种畜繁育中心现已投入使用共饲养种羊300只。同时,紧抓肉羊改良不放松,全县建成高标准养殖示范社42个,高标准无寒羊社建14个,全年计划调剂种公羊1500只,可提供优质公羔2000只。全县7个镇14个种羊纯繁场,91个纯繁户的4028只基础母羊和4000多只种羊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建档立卡。全县家畜改良配种完成72万头(只),目前已建成羊人工授精站点138个,对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完成了人工授精18万只,加快了全县绵羊改良进度。
加强疫病防治、检疫监督工作。聘用154名防疫员全部上岗开展防疫工作,形成县、乡、村、社四级防疫网络,按“六统一”防疫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强制防疫,全面落实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加强了免疫标识管理,免疫耳标的佩戴率达到80%,全县牲畜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加大对《兽药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和市场巡回检查,调出调入的动物及其产品全部实行报批报检和隔离观察制度,在天吉泰镇黄河浮桥设立动物监督检查站,检查调入的仔猪30车共6500余头,并全部进行隔离观察,15天后经检疫健康的方可出售。全年完成产地检疫10.6万头(只),屠宰检疫10.2万头(只),牛羊猪鸡肉4010吨,共查处各类违章案件13起,立案率、结案率达到100%。
兴草业、抓转化、饲草料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全面加强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加强草粉加工和秸秆微贮、糖化等加工转化工作,今年将要完成草粉加工37万吨,微贮、糖化7万吨。根据现有的牲畜头数和秸秆产量,规划青贮窖池数量、布局,全面开展秋季青贮工作。
扶龙头,带全局,全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引导培育大中型育肥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和整顿,形成上规模的、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养殖示范园区。2006年在隆兴昌镇建成高起点、规模大、规划超前、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型活畜交易市场。同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