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江西庐山区 “加减乘除”保农民增收

日期: 2007-03-15 00:00 作者: 陈先意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庐山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牛鼻子”紧扣不放,用“加减乘除”法助农民增收。

  所谓“加法”,就是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投入,把“三农蛋糕”做大。庐山区确定将财政收入的8%用于农业投入,一部分直接补贴农民,去年已支付360多万元;一部分用于改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去年财政转移支付200万元,投入修建道路等项目。庐山区还决定建立“共同富裕工程基金”,采取财政拨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筹一点等办法筹集经费,帮助农村和落后地区。

  “减法”,就是通过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和“城镇化”减少农业人口,从而致富农民。该区发挥玻纤化纤、纺织服装等既有产业优势,又能促使农民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帮助农民向产业化经营转移。政府在转移中不断强化培训管理、市场管理、就业服务的力度。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该区做好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引导更多农民进入城镇,形成城乡良性互动机制。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财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210万元,助推65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而“乘法”就是发挥“科教兴农”的乘数效应,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三农”科技含量。在已经实施了多年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近3万农民参加了以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教育,近百人成为农村实用“土专家”。据了解,该区今年还将在财政上继续加大对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品牌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把农业“三资”投入与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统筹农业资源配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除法”就是革除体制弊端,减轻农民负担。对失地农民二次创业,采取减免税费、提供小额信贷、优先解决经营场所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征地所得资金自主创业。该区正在进行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

  (九江新闻网-九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