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江苏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作客央视畅谈农民增收

日期: 2007-03-13 00:00 作者: 李文峰 胡敏 来源:江苏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日扬州网消息:昨天21:30,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季建业作客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焦点2007·今日关注”,和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一起,畅谈“让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季建业结合扬州实际做法与经验,对惠农政策进行了生动解读。

  惠农新亮点:关注其生存,更关注其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低保将覆盖全国农村、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农民工医疗保障受重视、农民将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四大亮点,当主持人王世林问季建业对哪项最感兴趣时,季建业介绍说,从扬州情况来看,有几项政策已经实现了,比如农村低保。我们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农民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农民工的医疗保障”。

  季建业说,整体上农民对惠农政策的反应都非常热烈,现在“农民种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交费,汽车开到家门口”,这些都反映出新农村的新变化。出于感恩,有老百姓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终身不忘党恩,衷心感谢政府。这一次温总理在报告中又提到了一些新的支农惠农政策,反映了政府与老百姓的心是相通的。这些政策不仅解决了农民的生存问题,而且解决了发展问题。

  增收新渠道:让土地生出更多的“金”

  谈到农民增收这个话题时,扬州的“百村千户调查”引起了主持人的兴趣。

  季建业认为,去年扬州市召开党代会,确定了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苏省有一个指标——农民收入人均8000元,去年我们达到5813元。最难实现的指标,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农民收入。

  季建业说,全面达小康,就要从最难、最薄弱处入手。去年我们的走访覆盖了全市172个村,围绕“目前生产、生活状况怎么样;家里种多少地,出去打工了没有;希望村里帮助解决什么,希望自己有什么发展;还有什么政策要求”这些问题,一家一户地走访调查,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从调查情况看,一是老百姓对新农村建设和党的支农惠农政策非常拥护;二是农民增收虽然有难度,但有很大的潜力;三是农民创业意识大大增强,前几年看到许多人都闲在家里,现在家家户户都跑出去找活儿干,新农村建设已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季建业介绍,现在,我市农民的非农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约占五分之一。我们认为,要提高农民收入,除了非农产业收入外,农民从农业本身获得的收入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他认为,当前农村有三大资源,一个是农村的土地资源,这是老百姓的基本生产资料;二是劳动力资源;三是党的政策资源。如果把这三个资源很好地叠加,就可能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要鼓励农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土地“生金”生得更多一些,让农民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效益更高一点。

  季建业说,目前扬州农民正常的土地亩产出是700元左右,如果提高到1000元、2000元,那么农民增收潜力就很大了。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动非农产业增收。一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二是推动本地工业发展,让农民在当地找到就业机会;三是推动小城镇建设;四是通过土地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的办法,使农民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得益,而且在加工、销售过程中都能够得益。

  加强监督确保政策不缩水

  中央和各级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有许多,如何才能不打折扣地落到农民头上?

  “以生产资料价格补贴为例”,季建业说,“过去农民在化肥、农药、用电上有补贴,成本都能控制在一定的价格以内。而随着生产厂家在这方面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减少,一些生产成本转嫁给了农民。现在,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正在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使农民在这方面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他认为,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最好按照田地的亩数直接补到农民手上。

  这么多的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如何保证不缩水?季建业说,关键是进一步加强监督,增加各项政策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