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增收的平台
山东诸城,多年来在许多领域曾经领跑全国县级改革,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经验。
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介绍,在全国上下关注的新农村建设中,诸城新农村建设正在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问题
诸城,探索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问题。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化战略,全市培植起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产业群,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77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平台。近年来,每年新增用工量近3万人,全市有近30万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
近几年,诸城每年新增龙头企业都在100家之上,各类龙头企业已突破1200家,适应了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该市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5个,入社农民达10万户。
经过多年努力,诸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实现了从“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转变,农字号龙头企业将“第一车间”建在农田里,从前的“泥腿子”在田间地头变成了农业工人,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已现雏形
2001年以来,为确保城乡教师收入平等,诸城在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同时,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调整。目前,诸城已实现了城乡教师统一标准工资,人均月工资达1734元。
对此,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解释: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将资源配置重点放到农村公共服务上,使其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基本着力点。
2004年,在山东较早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目前共有82.1万农民参加,参合率达95.3%;2005年,全面启动了农村保障工程,初步构建起以农村低保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为主体,灾民临时救济和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救助体系;2006年,采取“个人缴一块、集体补一块、政府贴一块”的筹资办法,实行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近年来,诸城经济步入了高速成长期,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经济实力的膨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大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据了解,近年来市财政支农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2006年达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