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市2006年农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
2006年,泰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500元,比上年增加376元,增长9.1%,超计划1.1个百分点。主要采取了“六个加快”、“六个转变”,培植了“六个财源”。
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向优势特色、区域布局转变,培植农民增收的基础财源。全市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战略措施,一年四季抓调整不断线,引导乡镇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预计全年粮食总产272.8万吨,比上年增加20万吨,增长7.93%,是历史上最高年份之一。全市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5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新增高值田面积10万亩。预计经济作物面积302万亩,其中瓜菜播种面积达到213万亩,总产729万吨,增长1.7%。全市“一乡一业”特色乡镇发展到30多个,“一村一品”特色村发展到1200多个,从而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高层次、强带动转变,培植农民增收的新兴财源。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引进新建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运销项目38个,完成项目投资9.66亿元。目前,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1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3家,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7家,市级67家。预计全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出口创汇6540万美元,增长31%;龙头企业带动基地300余万亩,农户72万户,占全市乡村户数的61%,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增收1450元。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结构调整向安全优质、品牌效益转变,培植农民增收的潜在财源。以食品安全为总抓手,突出标准化操作规程推广、基地规范化管理、农业投入品准入、“三品”产品认证、基地检测监控五大工作重点,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施高毒农药替代和新型除草剂试验44项,特别是对蔬菜农药残留实行一季一检测一通报制度。全市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9.14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172万亩。申报绿色食品面积 91.5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140.2万亩,一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新增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65万亩,基地面积达到16.8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22.15万亩,有机蔬菜继续保持了全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同时,抓好名牌农产品创建,在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有“金芭蕾”牌黄花菜、泰山灵芝孢子粉等5个产品获得“畅销产品”奖。东平有机大豆、亚细亚有机毛豆、房村西红柿、良庄马铃署4个产品获得全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应用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培植农民增收的支撑财源。全市集中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等16个重大推广项目的实施,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综合配套技术、有机蔬菜生产技术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6项,推广玉米鲁丹981、辣椒中蔬4号等作物新品种58个,培育小麦和玉米作物新品种10个,位居全省前茅;组织申报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市科技进步奖8项,获省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积极争取新泰等4个县市区列入国家和省测土施肥补贴范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40万亩。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市共举办现场技术指导1200余次,接受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的农民38万余人次,其中培训熟练掌握2-3项农业实用技术的青年农民骨干9.6万余人;完成大专以上层次招生205人,向社会输送大专以上层次毕业生223人。
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向多行业、宽领域、大范围转变,培植农民增收的主导财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6个县市区均被列为项目实施县,培训规模22400人,比上年增加6144人;补助资金总额达到401.5万元,比上年增加109.5万元。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培训内容,积极与国内外用工量大的大企业、大集团联系,确保参加培训的学员及时得到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9867人,转移就业19726人,转移就业率99.29%,辐射带动农村劳动力培训47632人。各级采取多种形式新增市外劳务输出7.65万人,在市外务工人员总数达到52.79万人,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
六是加快农村政策的规范完善,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向政策落实、城乡统筹、法制健全转变,培植农民增收的直接财源。认真开展土地承包专项治理整顿,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将承包期全部延长到30年。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小麦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对核实的337.4万亩小麦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直补资金4723万元,惠及105.8万农户、369.8万农民;对小麦实施良种补贴1400万元,补贴资金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全市61个乡镇、1777个村、61.4万农户、211.4万农民受益;对核实的337.4万亩小麦落实每亩14.2元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构建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通过取消农业税,全市农民人均减负23元;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2300万元。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出动执法人员3230人次,整顿各类农资市场213个,查处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363起,查封各类违法农资548吨,取缔非法经营户5家,捣毁制假窝点2个,挽回经济损失980万元。(泰安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