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玉门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

日期: 2006-11-20 00:00 作者: 韩虎;杜海涛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玉门市花海镇南渠村的张富军,过去一直依靠经营土地为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可是,今年他通过参加市劳动部门在该镇举办的农民工培训班,学到了一手电焊手艺,由劳动部门集体输转到玉门油田工作,今年一年下来,工资性收入在8000元以上。如今,在玉门农村像张富军一样通过技术培训、劳务输转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农民已达16280人,每年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6400多万元。这是玉门市加大农村劳务输转促进农民增收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两年,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转,提高农民工的法律常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加农村家庭收入,玉门市成立了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劳务工作办公室,各乡镇成立了劳务工作站。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劳务工作机构通过办班培训、聘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建筑施工、车辆维修、电器修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并印发务工指南及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宣传材料,定期、不定期搜集发布就业信息,仅今年,全市就在各乡镇组织劳务洽谈会18场(次),向农民工发布就业信息1000余条,培训农民工1.5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向油田企业、广东、深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输出劳动力16281人,其中有组织输转10347人,实现劳务收入6456万元。昌马乡上游村的鲁刚,前些年也是一位依靠经营土地为主的普通山乡农民,家中每年的收入微薄。可是,前年他通过参加市上劳动部门举办的农民工专业知识培训班,喜欢钻研的他学到了电焊及车辆维修的手艺,每年出外打工,通过几年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现在他和妻子自己在玉门市区开了一个汽车维修及电焊修理部,每年收入在2万元到3万元左右,成了远近闻名的修理专家。(甘肃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