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景德镇:五年来我市农业高歌猛进 农民收入连年攀升

日期: 2006-11-07 00:00 作者: 文心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十五”时期是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期,在我市确立“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发展构想下,农业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出路在工、后劲在富”的发展思路,我市集中民智出台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找准了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从而使我市农业和农村驶人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五年来,我市农业连奏凯歌,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民收入连年攀升,粮食连年增产,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惠农春风吹农家

  2002年以来,我市连续五年下发发展粮食生产扶持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保驾护航。2005年全面免除农业税,农民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时代。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互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村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和方便,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生。正所谓“一石激起干层浪”,在“少取、多予、搞活”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我市农民劲头高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自发地走上调活、调优、调强产业结构之路。

  今年,我市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 度,确保“三补”政策的落实,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和早、中、晚良种补贴资金3400万元,同时还进一步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针对全市农村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新农村建设,我市在确保省里安排的专项资金到户的基础上,市财政拿出2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拿出了760万元专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此强有力政策的推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记者点评:减负,农民一身轻;惠农,农民笑开颜。更为关键的是,有了如此推动,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正如俗话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市近百万农民群情高昂谋发展大计,走结构调整之路,为我市农业增强了发展后劲,为我市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农村发展条件改善

  五年来,我市多渠道争取国家、省对农村水利、交通、能源、林业、生态环境等项目资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市林业造林、封山育林等共投入资金2.28亿元,各项水利建设投入资金3.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入1.01亿元,其他农业各类项目投入1.35亿元,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能力明显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大大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200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基本农田保护、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配套服务保障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项目,构建了粮食增多长效机制。

  记者点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许多农村的行路难、饮水难不仅得到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3%,去年达到30.6亿元。尤其是粮食生产,不仅一举扭转了连年下滑的局面,而且呈现出的势头非常强劲,2004、2005两年粮食扩面增产工作的稳步推进,赢得了丰硕成果,两年粮食总产分别达4.92亿公斤和4.915亿公斤。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结束了低速徘徊的态势,五年不仅实现了农民增幅加快,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速度,而且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8元,比2000年增加1210元,增长了51%。

  记者点评: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农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是农民最为关注的,“十五”期间的持续发展和变化,着实给农民鼓足了劲,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

  产业化经营加速推进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六大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乐平蔬菜、浮梁茶叶、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带动8万多农户,实现农民人均增收60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30家,亿元以上的4家。农业品牌不断做响,全市共有绿色品牌6个,有机食品4个。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涌现了乐平蔬菜产销协会、浮梁食用菌协会、茶叶协会、果业协会等一批利益联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逐步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形成了“南菜北茶城郊养”的产业格局,特色养殖和高效经济作物两大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73万吨,肉类总产4.58万吨,全市万头养猪场已发展到l0家,畜牧小区达到20个,形成了千家万户散养与适度规模相结合的养殖格局。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高歌猛进,在全省表彰的5个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县中,我市独占鳌头,乐平市、浮梁县双双获得这一殊荣。

  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涌现出一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亮点,如投资5000万元的江西高岭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步入了轨道,投资1490万元的江西赣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等,1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记者点评: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这几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快,可谓是为农业的飞速发展添了一把旺火,而且相信这把“火”会越来越红。

  新蓝图统揽全局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全面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尤为重要。今年我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围绕三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实施三大战备(转变、拓展、提升),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

  今年以来,我市122个试点自然村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这批试点村建设的加快,不仅使村民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同时,他们还把目光盯准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生产发展上,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批颇具特色的“一村一品”雏形正不断形成。

  展望“十一五”,蓝图已勾勒好,思路已明了,干劲鼓足了,我们坚信,在全国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一定会实现新的腾飞。

  (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