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密山市农民丰收又增收

日期: 2006-10-25 00:0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密山市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耕地227万亩。2006年,粮食又是历史上的大丰收。据了解,粮食总产量达63.25万吨,比去年增加近10万吨。

  粮是满仓了,钱能满兜吗?这么多粮食卖啥价?卖给谁?近几年,出现了卖难、增收难。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密山市为农村、农业、农民搭起几百条增收的平台。

  这平台打通了粮食对外流通的渠道,直销、快销、多销,让买家竞争,让价格飙升,让土地增值,让农民增收。

  田间成车间

  近几年,密山工业强市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型中,以农促工,以工哺农,形成农业、工业互动。

  龙头壮,农业兴。

  近几年,密山招商引资大上项目,171个项目中,有120个项目是以“农业”为原材料的。

  全市86.9万亩大豆,产量13万吨,51.36万亩水稻,产量23.42万吨,56.6万亩玉米,产量25.6万吨,与之相应的是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维维豆奶公司,生产线一年将吃掉几万吨大豆。

  乾丰粮油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大豆订单300吨,已经开门收粮。

  冰灯米业、兴丹米业、旺达米业、绿都米业、凯信粮油有限公司、兴达米业等50家水稻深加工企业年收购50万吨水稻后,又收购周边农场等地水稻。

  大华酒业,以玉米作原材料,生产工业酒精,三合糠醛有限公司,以玉米芯作原材料,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由40万亩增加到56万亩。

  龙头企业的拉动,一些农民手持订单种地,秋粮打下后,龙头企业便上门收购,出现了田间地头卖粮的景象。

  田地成基地

  密山市用粮食产量、粮食质量,打开出口大门,形成粮食跨省跨国出口链条。

  按粮食标准,企业与农民春天签约,秋天兑现,从种、收、卖,执行“操作工艺”,企业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指导生产。

  保质的同时,价格超出市场价。

  密山有出口资格的企业20多家,他们把粮食运往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年出口粮食20万吨。

  盛吉业粮贸公司,10月份拿到一份5000万吨的韩国订单,在10个村建红小豆、水稻基地。台湾瑞祥有限公司、新华新食品有限公司、西林公司、鸡西兴凯土特产有限公司、知一博兴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对水稻、大豆、白瓜等加工后,直接出口。

  农委一份报表显示:今年,东安经贸收大豆12万吨,大成瓜籽经销有限公司收购白瓜3360吨,绿华米业收购水稻3万吨,大华酒业收购60亩玉米……

  农民成商人

  密山大大小小农副产品货栈达200多家,经济人2000多人。大多货栈开在交通便利的村屯、乡镇,货栈有一半是农民开的,经纪人多半是农民。这些经纪人走村屯看收成,走市场看价格,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商家。

  密山市知一镇形成农副产品收购一条街,100多家货栈遍布在路两侧,这里每年收购资金达几千万元,今年收成好,各家货栈早早就列出架式,各个货栈由经纪人联系卖家,经纪人忙于买卖之间,牵线,拼缝。

  一些农民开着三轮车、四轮车倒短收粮,开始在村屯转悠。

  车轮转动、人流流动,一个个卖粮的平台通到田间地头,通到农民的家门口。粮食刚打下,收粮、贩粮的人就涌入农村,抢货、竞争,粮食热手。抬起了粮食的价格。白瓜近几天每公斤上涨0.40元,大豆每公斤上涨0.10元。农民张自成告诉记者,卖不愁了,估计价格还要涨。因为他的50亩大豆,3户企业、2个货栈、4个经纪人都要买。

  密山的农民粮满仓了,也有望钱满袋。有龙头在拉动、货栈在带动、经纪人在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