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一村一业一乡一品 康平构筑农民增收“桥头堡”

日期: 2006-10-10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辽宁康平县东升乡南小陵村的北山脚下,有50栋齐刷刷的红砖瓦房,当地农民叫它桑蚕房、育“娃”房。时下该县有5个乡镇、12个村发展种桑养蚕业,成了“专业村”,今年栽植大叶桑近两万亩,有近万名农民从事养蚕业……据了解,目前该县162个行政村,已有1/3的村具备了“一村一业”的雏形,“专业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强保障。

  今年,康平县以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立并优化了林、农、牧“三元”经济结构,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思路,用基地建设催生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一村一业”、“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确保农民稳步增收。目前,在全县初步形成了林农牧三大产业的13个基地,围绕这些区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众旺鹅业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突出特色抓调整,逐步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今年达到70万亩,占今年播种面积的一半。西关乡大辛屯村从事蔬菜生产户数204户,占全村人口的91%,蔬菜占地2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5%,蔬菜年产量达3200多吨,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28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8.75%。

  东升乡南小陵村是桑蚕产业的“一村一业”示范村,该村农业总产值595万元,其中桑蚕产业产值1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人均主导产业收入1000元,占农业人均收入的28%。

  随着康平龙兴公司等20多个农事龙头企业相继上马,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生产,以鹅业、杂粮等农副产品为主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的农事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已达3万户,为农民降低生产风险和稳步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康平工业项目突飞猛进,特别是劳动密集型集群项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塑编和服装两个产业集群,就安排4000多农民就业,人均增收1000元,直接带动附近村屯整体就业。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