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县三大“主角”唱响农村致富歌
蒙阴县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立足本县的农业优势项目,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果品种植、畜牧养殖和农民劳务输出。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31元,同比增长15%。
无公害果品种植,蜜桃甜透农民心。多年来,该县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果品生产,目前以苹果、蜜桃、板栗为主导品种的果园面积已达6 5 万亩。该县在稳定果品面积的同时,着手创建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广泛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引进名优品种,仅今年就新发展优质果园3 万多亩。目前,该县已创建无公害标准化果品生产基地3 0 万亩。去年,该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 0 个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国2 8 个优势区域优势产业苹果出口基地县之一和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之一,并在去年的第三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上被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果品产业龙头县”、“全国果品生产综合强县”。截至目前,该县已销售蜜桃3 .2亿公斤,销售收入5 .5 亿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1 000 多元。
壮大标准化养殖,小兔子带来大增收。该县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从一个畜牧大县变成了一个畜牧强县,成为全国闻名的“长毛兔之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县在提高猪、鸡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秸秆饲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禽,优化畜禽品种和区域布局,走高效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路子。同时,该县还大力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国际和国家制定的标准化生产程序,从养殖场建设到饲料、兽药、防疫等各个环节抓好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县各类兔子存养量达到600 万只,长毛兔养殖基地86 处、专业村2 68 个、万兔村15 个。今年上半年,该县牧业产值达到3 .1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00 多元。
劳务大军闯天下,四方财源滚滚来。该县把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一体,上下贯通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为扩大劳务合作和有序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县还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前培训,不断提高输出人员素质,今年以来已有1 万多农民接受了各类培训。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务输出市场,该县成功探索出了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的劳务输出合作方式,使务工农民在外工作周期不断延长,务工农民在外稳定率大大提高,在全国的劳务市场上树立起了“蒙阴劳务”的响亮品牌。目前,该县经有序劳务输出稳定在外的劳务工常年保持在3 万人以上。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80 5 元。(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