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上海松江区叶榭镇努力构建增收平台,增加农民收入

日期: 2006-09-07 08:58 作者: 来源:上海农业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市委、市府也连续出台了扶持农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松江区委、区府也十分重视农民增收工作,使叶榭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

  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是减少农民。为此,叶榭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先后实施了“一十百千万”纯农户一户一岗就业工作,完善了“规范农民土地流转的若干意见”政策,出台了吸纳当地农业劳动力企业奖励办法,提高了农民养老就医等保障水平,创新了多种农业经营模式等等。由于,区委、区府、区农委的重视关心和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2005年全镇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为7754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平均亩净收入每年以8%左右递增。从目前叶榭农民的收入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非农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是增加收入主要途径。据统计各个领域劳动年龄段为26100人,现有非农就业20864人,占总农业劳动力79%,上岗非农就业人均年收入6000元左右。

  2、设施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由于区府、区农委重视关心,叶榭镇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现代农业设施的武装,使农田自身提高了身价,从而,农民基本股权得益提高。如兴达村去年市、区菜地建设项目新建50公顷联栋大棚后,农民土地得益,由原来每亩300元,增加到每亩574元,净增农民收入85.4万元。同时,本村农业劳动力,就地农业就业86人,平均每人全年6000元,计51.6万元。

  3、规模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现有耕田面积61248亩,现已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38400亩,占总耕田面积63%。其中:固定蔬菜3800亩,西甜瓜4500亩,苗木(包括涵养林)12000亩,果树2400亩;水产2500亩;水稻土地股份制经营12000亩,花卉1200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重要举措,农民现有承包土地,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的前提,实施农民土地有偿流转和土地股份制,促进农民土地既有固定土地基本收入,又能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全镇由于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后,农业平均亩产值从2003年3233元,增加到2005年3818元,分别每年增幅为6.7%和9.2%。4500亩的优质西甜瓜平均亩产3000公斤,平均亩产值6500元,总产值2925万元。如东勤村瓜农费佰华,今年种植的大棚西甜瓜18亩,亩产值达到3550公斤,减去成本4万元,每亩净利5556元,净收入达到10万元。

  4、机制创新,增加了农民收入。叶榭镇自2004年起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海家绿蔬菜合作社成立,到目前全镇已成立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绿稻米、家绿山羊、家绿西甜瓜、叶达蔬菜、井凌桥瓜果、花卉),全镇13个村建立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三种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井凌桥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兴达村土地入股合作社;三是马桥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土地入股合作社。这些农民合作社组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环境。

  通过二、三年的农民合作组织的实践,初步体现了农民吃粮有保障、就业有岗位、手中有股份、增收有盼头的积极成效。即:吃粮有保障。由于明确了按照当年度500斤稻谷时价作为利益分配的保障基数(如合作社自身亏损无法兑现,则由镇财政和村集体进行托底),确保了农民无论在稻谷市场行情如何波动的情况下,都能保障自己的口粮问题;就业有岗位。合作社运作下的蔬菜基地、粮食基地、瓜果基地的建立,为各村40.50.60农民开辟就业新渠道。据统计,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劳动力就业2063人,每人每月450元,计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114万元;手有中股份。农民确权土地入股成了农民固定收入,每亩有450—570元股权收入;增收有盼头。合作社的建立,既让农民有了股份收入、工资收入,让农民看到了标准化、品牌化战略下农业收益的良好预期,又让有条件的农民可以不用顾及农田耕作,更好地通过在非农产业转移获取打工收入,使广大村民增加收入奔富裕的信心更足了。

  5、产业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上海叶达蔬菜合作社已初步建立“家绿”品牌产业经营。目前,蔬菜配送公司每天配送蔬菜29吨,销往市区大专院校等31家单位,每天产值9万元,每月产值25万元左右,使叶榭菜农种得高兴,销的称心,师生们吃的放心。同时,在严格打造“家绿”品牌西甜瓜工作中,在全镇农户种植大棚西甜瓜管理监管前提下,在西甜瓜销售过程中,今年初步尝试由镇家绿西甜瓜合作社,对符合标准质量的西甜瓜统一收购,分不同规格统一包装、销售。据统计,从4月20日起到6月30日,共销售4445箱,分别销往市区5个单位,本区内47个单位,销售产值25.42万元,平均每箱57.16元,净收入比瓜农自行销售高出一倍多,并得到了较多消费者好评。

  6、保障收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级政府对农民保障的重视,特别是对失地农民办理了小城镇保险,农村65岁以上无保障的农民每月下发75元生活补贴,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保障。办理镇保的人员劳动年龄段由每月可享受290元的失业保障金,到退休年龄每月可享受410元退休金。今年4月1日起农村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每月不低于100元的退休金,井凌桥村在此基础上,对全村972人每年发放360元养老金。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使农民的保障性收益大大提高,2005年度全镇户平均保障性收益为409元。

  7、农业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由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后,促进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尤其是40.50.60就地农业就业,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购买岗位,去年以来,完成夜间巡逻和镇、村级河道、道路保洁,以及黄浦江、叶榭塘涵养林养护,共增加就业岗位641人;二是当地农业企业吸纳长期工306人,季节工1671人,平均每人增加收入5783元。

  8、政策扶持,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近年来各级政府重视关心“三农”问题,直补农民新发展经济林每亩300元补贴,种粮每亩60—160元补贴,为农户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了种植业经济效益。

  9、培训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农民培训高度重视,据统计每年有1000多人次农民技术培训,从而促进农民自主创业120多户。由于他们勤奋努力,理论联系实际,创业成功率很高。这些创业户,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了周围农民劳动致富。

  二、实施增加农民收入新举措

  1、继续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要在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扶持各类农业合作社发展等途径,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要优化、发展村集体统一经营的规模经营模式,巩固发展集体经营的规模经营模式,推广发展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土地股份制规模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得益率,形成各种规模经营式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08年,力争使规模化经营的农田达到全镇耕地总面积的80%,总体上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不断完善加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促进土地收入全部归农民所有。

  2、继续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着力构建“一镇五片”新格局。“东片”定位在兴达、东石和其他村的部分区域,重点推进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固定蔬菜从原3800亩,扩大到5000亩;“南片”定位在距离黄浦江5公里以南地区,重点推进适度养殖基地建设;“西片”定位在井凌桥村、四村等区域,重点推进花卉基地建设;“北片”定位在黄浦江沿江地区,重点推进农业休闲旅游基地建设。“中片”定位在全镇中部的大部分农田区域,重点推进高产优质水稻基地建设。

  3、继续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鼓励、引导本地农民自主创业。叶榭镇将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后,根据不同产业区,以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本地农民自主创业,如今年新建420亩蔬菜联栋大棚,已落实本地农民俞引才经营,从而不断培育更多农民种植和经营。

  4、继续以打造“家绿”品牌为抓手,扩大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重视品牌战略问题,制定和落实“家绿”品牌塑造五年计划,到2010年,“家绿”农产品品牌要在全市范围内具备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完善农产品加工储藏的配套设施,建立一定量的储藏冷库,建立叶榭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立农产品展示中心,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千方百计争取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在现有蔬菜直供直销基础上,从原来28所高等院校,准备扩大松江大学城7所院校,预计,明年蔬菜销售额在今年3000万元基础上,扩大到5000万元,并不断扩大瓜果、稻米优质化销售,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