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16户涉农企业助农民增收1100万元
贵州玉屏自治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愿发展,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了玉屏优良杂交水稻制种公司、林大实业公司、大龙健康植物油厂等16户涉农企业,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100万元。
“我每年都与林大公司签订合同,到收获时,公司就派人来收购,光是种板栗这一项每年就收入1万多块。”在该县狸狮坪村的板栗地里,村民杨再江指着即将丰收的板栗笑着说。杨再江种板栗已有近10年时间,过去,由于担心销路,一直不敢扩大种植规模。2005年,与县林大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后,他将种植大板栗规模由原来的5亩扩大到现在的50亩。像杨再江这样的种植户在狸狮坪村有100多户,种植了2000多亩板栗,每年光是板栗种植就给村民带来了200多万元的收入。
在朱家场镇兴隆村,农民田登云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家每年要种50亩南瓜,可产150吨南瓜,卖给县林大公司,每年可收入4.5万元。
玉屏林大实业公司是以农、林、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为主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以藠头、蕨菜、板栗、南瓜、竹笋、香椿、茶籽油及萝卜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为主,其中藠头、蕨菜、板栗等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成立至今,已建起3.5万亩大板栗基地,2000亩藠头基地和3000亩南瓜基地,带动了全县2万余农民致富。
展水稻制种是该县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一个突出优势。该县的水资源丰富,常年相对干旱较少,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该县优良杂交水稻制种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朱家场镇茅坡村、新店乡沙水坪村等4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行政村发展水稻制种,并建起50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覆盖全县4个乡镇2万余名农民,年生产和销售优良杂交稻种80余万公斤,制种农民人均增收320余元。
油茶是该县的文化品牌产业,其发展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亚鱼乡亚鱼村,田坪镇罗家寨、田冲、五里桥、庆寨、马家屯、长岭村;大龙镇清水塘、蔡溪、三寨、胜利村;朱家场镇茅坡、水田、卓岭、前龙、龙眼、街上村,总面积10.14万亩。2000年3月,该县通过招商引资,从湖南引进了一家油茶加工企业,建立了大龙健康植物油厂。该厂的建立,有效地带动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全县油茶每年产籽160余万公斤,由大龙健康植物油厂加工成茶油,每年茶油产销量达25万公斤以上,产品总价值年均360余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4%,农户依托生产油茶人均纯收入200元。
满坡青翠绿茶秀,和风送来贡米香。郭家湾村是贡米的出产地,曾作为进贡乾隆皇帝的贡品。该村较为偏僻,由于交通不便,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郭家湾贡米一直卖不出好价钱。2003年,亚鱼乡农民刘宏明看到了郭家湾村的贡米发展前景,在亚鱼建立了亚鱼贡米加工厂,加工厂得到了较快发展,产品除供应本县市场外,还销往铜仁万山,黔东南岑巩、镇远,湖南怀化、新晃等县(市),2005年,该县根据加工厂的发展状况,在郭家湾村建立了600亩贡米生产基地,发展郭家湾村贡米订单,为该村人均增收3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