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昭苏“科技特派员”保驾农牧民增收

日期: 2006-08-21 09:22 作者: 王静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我们乡这180座半地下塑料温室大棚的蔬菜,以前由于没有技术,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菜农们高投入低产出,效益也一直上不去。去年县里派来了‘科技特派员’老陈,他随叫随到,手把手地教菜农们种植技术,一座大棚增收2000多元。”被昭苏县洪纳海乡党委书记唐伟赞不绝口的老陈,名叫陈高武,是昭苏县菜篮子办的主任、农艺师,同其他12名农业帮扶专家一样,他们去年被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

  为解决农村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的问题,昭苏县成立了农村科技服务“特派员”聘任工作领导小组,这些被聘任的“科技特派员”,大多是本地的农牧专家或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科技特派员”每人至少要包一至两个乡,联系至少10户科技示范户,对示范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12名“科技特派员”带出了200多户“科技示范户”,他们分布在全县75个农牧业村,积极发挥着科技指导和技术传播的作用。为保证这些“科技特派员”能做出实效,县里对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励制度,聘任到期,所联系乡镇和农牧户对被考核“科技特派员”满意率低于90%的,予以解聘。

  昭苏县主管农牧业工作的副县长克再拜说:“昭苏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只有农科技术推广到位了,全县农业才会大发展。”农科专家刘新民,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之后,派往阿克达拉、乌宗布拉克等乡传播农科技术。他主动与乡党委、政府协商农业技术问题,乡里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一年多来,这个乡筹措资金上万元,为农牧户发放科技书籍、资料,提供实验种子,研究技术课题,带领群众到外地“取经”学习。对所联系的科技示范户,他每个乡集中在一起培训2次以上,解决群众生产技术疑难问题36个,在他的科技帮扶下,许多农牧民过上了富裕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