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纪实
近日,380名来自新疆伽师县的十八九岁的维吾尔族姑娘,把喀什火车站的候车大厅挤得满满当当。炎炎夏日挡不住涌动在她们心中的喜悦。
这些快乐的姑娘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走出新疆,她们还要第一次坐上火车,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天津山岚制衣厂做工。
据了解,像这样由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今年在伽师县已经是第二次了。今年4月2日,已经有210名初中毕业的维吾尔族农村姑娘远赴浙江嘉兴当上了玩具厂工人。
伽师县委宣传部迪拉热部长告诉记者,去天津务工前,县政府出资对这批维族姑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汉语强化培训和技能培训,虽然只招380个人,但共有500多人报名参加了培训。
负责把这批姑娘送到目的地的迪拉热介绍,长期以来,维吾尔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她们外出接触新生事物的手脚,再加上语言障碍和民族生活习惯,使她们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意外出务工。现在,从这些维吾尔族女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她们的观念的确转变了,是新观念支配她们大胆地走出了家乡。
和伽师县一样,新疆各地州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突破口。去年,新疆实现农村劳动力输出115万人次。劳务创收17.0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元,比上年增加40元以上。
据自治区农办政策调研处副处长王兰明介绍,全疆各地州都在想办法推进劳务经济的发展,伊犁州采取对经纪人给予奖励的办法培育劳务市场,一名经纪人带出一名务工人员,政府奖励5~10元。吉木萨尔县在6个乡镇成立了“务工协会”。该县兴业劳务派遣公司组织本县近600名农民工季节性务工,短期季节性务工达5000余人次,劳务创收31.8万元。目前全疆以中介组织为主体、以政府服务为引导的劳务市场化运作机制已见雏形。
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戴宁祥介绍:新疆作为农业大区,去年农民人均收入2475元,徘徊在全国25位左右,其中重要的差距就在于农民工资性收入太低,占不到人均收入的10%。
探究其中的原因,戴宁祥认为,新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全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目前新疆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更少,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20%。新疆农民工、特别是少数民族农民工由于语言障碍,缺少岗位技能培训,不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现实情况是“要转出的很多、能转出的不多”。
据了解,今年自治区提出了转移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120万人次,实现农民人均劳务增收60元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