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专业协会托起农民致富梦
日前,句容市白兔镇上兰村施达明家的三层小洋楼落成了,这几年他依托专业协会种植草莓和葡萄,年均纯收入超过6万元,不仅供孩子上完了大学,漏雨透风的小瓦房也换成了漂亮的小洋楼。像施达明这样依托专业协会发展特色农业致富的,句容市有8.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9.5%。
句容市农村专业协会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每到草莓集中上市时节,每斤两毛钱的草莓都难以销售,农民含着眼泪将整车的草莓倒入句容河。此情此景,令人痛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该市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成立了全国首家草莓协会,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市已成立各类专业协会41家,发展会员1.5万人,带动农户近9万户,户均增收1.21万元。专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种养技术指导、品牌注册、质量认证、争取项目、开拓市场和开展公共服务等。
依托专业大户,创设能人带动型专业协会。该市充分利用专业大户脑子活、思路广、办法多等优势,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统一品牌注册和质量认证,使农户放心投入,大胆进行特色农业开发。通过专业大户和专业协会的牵线搭桥,大卓镇的水蜜桃由最初的2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亩;下蜀镇的芦蒿、丝瓜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1550亩和2200亩。据初步统计,在能人组成的专业协会推动下,该市已建立规模不等的各类农副产品基地246个,建设规模将近1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示范园区和基地23个。丁庄葡萄协会注册的“继生”牌、唐庄村葡萄协会注册的“贵妃”牌、天王镇草莓协会注册的“天王寺”牌、大卓镇桃园协会注册的“大卓”牌等农产品品牌,均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依托龙头企业,创设企业带动型专业协会。农民依托专业协会“借船出海”,利用龙头企业的品牌和销路,实现产销衔接,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春城果桑协会,就是依托台资企业乡亲饮品有限公司,带动287户农民开发了3000亩桑椹基地,企业每年按收购额提取1~2万元给合作社,用于开展正常活动。
依托科技服务组织,创设科技带动型专业协会。协会经常组织一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为会员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介绍和引进农业新品种,成为新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对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白镇草坪协会依靠后白镇农技站,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带动下发展草坪600亩,带动50多农户,年增收500多万元;大卓镇桃园合作社以大卓镇多经站牵头,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持,带动10多个大户发展水蜜桃3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