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巴林左旗隆昌镇调优结构促增收

日期: 2006-07-17 00:00 作者: 来源:内蒙古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隆昌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民拉增收,农牧业增效这个目标,优化种养结构,为农牧民广开增收渠道,使全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一是以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动了养殖业步入了规模化、科学化、高效化的轨道。在充分利用好原隆吕镇和白音敖包两个奶牛养殖小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优惠政策,带动广大养殖户扩大规模。今年预计购进奶牛300头。哈达伙房的仔猪繁育已经初具规模,达到户均10头仔猪。老烧锅村的两个养猪厂年出栏育肥猪650口。老房身村、常胜村、联合村、古北口村等几个养羊重点村都建起了家畜改良点,从山东等地引进种公羊165头只,不断改善品种结构,绒山羊养殖势头良好,小区建设推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5月末,全镇共存栏奶牛350头,基础母牛660头,出栏育肥牛420头,生猪饲养量达32000口,绒山羊存栏69000头只。

  二是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了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采取项目投放和贷款资金优先的原则,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中胡萝卜种植800多亩。从种植到采收全部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努力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确保群众不受损失。隆胜村蔬菜小区在政府的支持下,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小区的鸡腿菇已经打进入北京市场,端上了北京人的餐桌,由于质优价廉,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北京客户纷纷订购。但是,由于小区规模小,日产量低,鸡腿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是稳粮增收,让农民得实惠。全镇从实际出发,分“三区”、  “三带”安排作物种植。三区为:以进步村、敖包山为重点的油料、葵花生产区;东沟、半拉石槽、大二八地、毛宝力格为主的杂粮杂豆生区;以姜家湾、常胜、老房身为主的谷子、荞麦、芝麻生产区;三带为:以友好村为主的水稻产业带;省际通道沿线的为蔬菜产业带;乌尔吉沐沦河两岸为玉米产业带。全镇共播种玉米70000亩,水稻2000亩,杂粮豆16万亩.其中大豆5000亩,进一步加强了玉米、水稻、大麻、杂粮豆等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农民最现时的增败渠道。

  四是让农民扛着笤帚奔小康。继续引导农民扩大笤帚苗于种植面积。左旗有“笤帚之都”的美称,笤帚苗于市场前景广阔,群众的积极性也很高,要通过参观考察,办踣训班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促进笤帚苗子的转化增值。今年全锁笤帚苗子种植面积达40000亩,比去年增加15000亩。

  由于政府积极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增收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