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丰县振兴镇通过建中草药基地为农构增收平台
西丰县振兴镇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千方百计为农民构筑增收平台。今年全镇种植中草药材2100亩,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振兴镇地处西丰县东部门户,是个“七山一水一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乡镇,素以山多林密著称,全镇林业面积16万亩,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中草药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发特色产业,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着眼点。今年入春以来,镇党委、政府实施流通富县,以西丰县建设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为契机,依托这个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土特产品集散地,背靠资源,面向市场,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生产。根据能入药又能做保健品的野生五味子等中草药资源匾乏,而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且价格上扬的市场行情,认定野生中草药材进行人工训养栽培是个适合市场当地发展的致富门路。近年来,农民已自发小规模种植,镇里因势利导,广开致富门路,镇党委书记赵树斌亲自带队,组织机关、村屯干部和积极性较高的种植大户,两次去新宾、清原考察,开阔了眼界,达成了共识,很快在全镇农民中得到了认可。扭转了过去单一热衷于种大苞米的陈旧观念,开始动脑筋赚钱。农民自发地修改种植计划。
今年全镇13个村、184户种植中草药材,播种五味子、龙胆草、地龙骨等14个品种共计2100亩,因地制宜科学栽培,充分利用林间立体种植,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即林下栽植五味子、人参、细辛等中药材,裸地种植地龙骨、板蓝根、龙胆草等中药材。白石村几户村民连片170亩栽植2年生地龙骨,现在长势喜人。白石村农民陈胜仁种板蓝根10亩。阜平村齐乃和种地龙骨30亩。晓山村袁长发栽五味子16亩。
振兴镇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的生态生产模式,形成了完美的绿色产业链和发展空间。现在药苗长势很好。按照中长短期见效估算,仅此一项全镇今年可增收50万元。就五味子而言,三年见果可连续结果十年,每年每亩可收干果300—400公斤,效益相当可观,蕴藏着后劲和绿色存款。
为确保中草药材这项产业健康发展,让农民真正获得实惠,振兴镇切实加强了对中草药材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镇成立领导小组,由主管副镇长负责,镇多种经营办公室对各环节跟踪指导,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目前,振兴镇已将中药材的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该镇为把该项产业做大做强,现已出台十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高产优质的中草药材。 (铁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