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促农增收下真功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1%
集安市落实“三农”政策下真功,2005年,集安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60元,同比增长11%。
增产增效增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将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农业区域化的生产格局。优质粮基地、人参GAP基地、亚洲最大的绿色山葡萄基地、无公害绿色中小药材基地的建成,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2005年,集安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109066亩,占耕地面积的64%。依托省级绿色食品开发基地建设示范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目前,集安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监测面积达到53万亩,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70个;园参发展面积在50万帘,西洋参发展到11.6万帘,林下参发展到8万亩,水参产量达到4673吨,实现总产值19876万元。
减轻负担增收。推行一系列配套改革,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深入开展“联乡包村万户脱贫”工程,为33个经济薄弱村、1227户包保对象捐助款物190余万元。帮助农民发展致富项目693个,现已实现脱贫的812户。清河镇清河村在指导农民发展接续产业时,先后5次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香菇种植项目,在为农民解决土地、原料等必要生产资料的同时,对村民每发展1亩香菇,村里补贴1000元,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现在,清河村食用菌类专业户达到40多户。
科技带动增收。围绕引进先进农业科技项目,搞好科技培训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紫椴育苗技术取得成功,刺五加育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长白山葡萄科技大院,已引进4个加拿大冰葡萄良种。构建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乡村干部轮训、农民科普大集、市乡科技共建等六大培训载体。今春伊始,集安市农业专家来到太王镇二股流村,为100多位菜农讲解了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同时,在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成立了由63户菜农组成的“正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使“公司+农户”成为大棚蔬菜产业的新模式。头道镇还联系集安兴达米业公司为农民提供订单农业,共签订订单1.2万亩优质水稻。
外出务工增收。组织劳动、农业、国土、工商、公安等部门为富余劳动力提供社会化服务,成立劳务市场服务中心,制定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等惠农政策,建立了141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基地。同时,依托“阳光工程”在各乡镇建立14个“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站”。利用科技下乡、科普大集等形式开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建立了837人的能人队伍,落实乡、村干部和“能人”帮带对子2484个;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38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和25个市直单位为村屯落实帮扶资金、物资等价值人民币110多万元。目前,集安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3万人,劳务收入9200万元。通化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