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口县林口镇四项举措 促进农民大幅增收
2005年,林口县林口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7亿元,农村人均收入实现4916元,比上年增长11.2%,位于全县各乡镇之首。具体做法是:
一、调整产业结整,促进农民增收
镇党委和政府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园区建设,确定了兴华日光温室科技示范区,红旗村青食玉米示范区,镇东村大葱示范区等十大示范区,面积达一万亩,占全镇总土地面积的14.5%,涉及农户近一千多户,亩效益达到千元以上,累计收入1000万多元。
二、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全镇畜牧业收入实现3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83元。其中羊存栏2.1万只,猪存栏1.8万头,牛存栏8465头,实现肉类总产量3365吨,奶类产量205吨,禽蛋产量2195吨。六合村存栏牛达到1700余头,存栏羊1500余只,人均仅此一项纯收入2500余元,该村养殖大户王守全,猪存栏达到862头,年收入30多万元。
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林口镇确立了以发展“菜篮子”、食用菌、特色经济等为主的城郊型经济为目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其中棚室蔬菜面积300万平方米,产值达3000多万元,每棚温室年收入平均达到万元以上,其中兴华村农民王佰义经营的大棚年收入达到1.5万元。带动了全镇蔬菜瓜果的规模化生产。兴华、团结、阜隆三个村温室大棚已发展到80栋,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年产值达到近百万元,仅出口俄罗斯西红柿一项就达10万斤,产值达12万元。2005年全镇发展食用菌261万袋(块),食用菌产业可为全镇带来400万元收入,全镇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60元。全镇初步建成了红旗村青食玉米,镇东村大葱,六合村瓜果菜,镇北村烤烟、甜菜、小杂粮,阜龙村的瓜菜、万寿菊,新发村的养鸡,兴华村高梁等经济示范村,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四、做强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紧紧围绕富民强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做强劳务输出为手段,努力构建劳务输出市场平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7个,累计输出总人数3780人,其中举家搬迁425户1565人,土地流转7280亩,实现劳务收入达到1.6亿元,打工经济人均收入1950元。林口镇东丰村是一个朝鲜族民族村,全村96户,351口人,劳动力242人,耕地面积1380亩,人均不足4亩地。多年来,村党支部为了让村民摆脱贫困,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充分发挥民族优势,采取内引外联这一方式,四年来,定向输出务工人员201人,其中出国80人,2005年劳务总收入达到840多万元,人均增收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