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各地农村千差万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凡是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大都经过了长期而艰苦的奋斗,落后面貌才得以改观。如湖北省嘉鱼县官桥八组2005年全组集体总资产达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而在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目前基础还比较差,新农村建设更需要长期努力。四川省盐亭县下月园村是我们随机调研的一个非示范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50%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农民种植蔬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品大多只卖到县城。这个村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生产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条件差。
从我们调查的实际情况看,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在六个方面采取长期而有效的措施:
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湖北云梦县群利村的支部书记杨清华说:“我们开了群众会,大家反映村里的建设要一步一步来,靠上级支持点,群众自己出点,从实际出发,不可能一口吃出个大胖子。”
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严家村完成通路、通水、通信、通电,国家对每个农户补助了近5000元。据此计算,全国2.5亿农户,每年政府仅“四通”就需投入巨额资金。在目前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作长期安排,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
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但是如何把农村产业做出特色,做大做强,各地还在积极探索中。云梦县四合村有种植菜花的传统,但长期以来销路没有打开,农民种菜收入并不高。村民张学元看到种菜不赚钱,于是在1990年就做起了蔬菜购销生意,将蔬菜拉到武汉去销售。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带出了17个蔬菜经纪人,与东北、北京、武汉等地的蔬菜经销商建立了联系,90%的蔬菜销往外地,每年创造产值500万元。
在农村面貌改善上要做长期努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内很难完成。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爱民村是一个示范村,虽然政府和企业都投了不少钱,但也只有1/3的农户进行了房屋改造,还有2/3的农户住房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许多农民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先易后难,首先从急需而又有条件的事情做起,如道路、饮水、电网、能源等。我们调查发现,沼气建设是村庄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
在农民培养上要有长效机制。嘉鱼县官桥八组的周宝生说,从企业发展历程看,关键是人才,以前公司迅猛成长在于人才,后来公司出现波折,也在于人没有用好,现在感到最紧迫的还是人才缺乏,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一个长期任务。
在民主管理上要有长期探索。武汉市江夏区严家村、涪城区爱民村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乡风文明语言、民主管理等内容制作成标牌,印刷成日历,发放给村民,做到家喻户晓。四川省中江县柳林沟村每一项建设都要通过村民大会审议,并设立了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知识分子、老同志“五老”理财小组,对村里的支出进行监督管理。这些生动丰富的民主管理实践,符合当地实际,得到农民认同。
调研司局: 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种植业管理司
调研组成员:张红宇 尚勋武 王晖 江文胜 蔡派 李娜 李伟毅 王大洋
调研地点: 湖北 四川 重庆 云南
报告人: 江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