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超级稻,高产不是梦

日期: 2009-07-06 00:00 作者: 来源: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它,身高约1.5米,比普通的高出近1米;它,分叉众多,每本分蘖比普通的多了1/3;它,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它,平均亩产700公斤,比普通的高了约150公斤--

  超级稻,高产不是梦

  6月初,蓬街镇种粮大户陶仙福又育了近600亩的超级水稻“甬优6号”的秧苗,齐刷刷嫩绿色的小秧苗就等着中下旬开始播种。

  种植超级稻已经3年的陶仙福悠然地享受着这一成就,“超级稻就超在产量高,超在米质好,超在售价高。”陶仙福的感受得到了村民的同声附和。

  据了解,今年全区共种植近5万余亩,相比去年增加了近5000亩。其中蓬街镇种植超级稻1.6万亩,金清镇种植6000亩。

 

  高产质好价高

  已经在田里摸爬滚打数十年的陶仙福是种植水稻的好把式。一直以来,水稻亩产在550至600公斤徘徊。如何突破产量瓶颈?

  2006年初,陶仙福得知镇农办引进了一种超级稻的新品种,便绝定尝试一把。这一试不打紧,“甬优6号”的亩产大大超出了陶仙福的预料,高达650余公斤/亩。

  酒香不怕巷子深,超级稻高产的消息让周边的农民都跃跃欲试。

  目前,除大面积种植“甬优6号”外,还种植了“甬优9号”的品种,除了产量高,金清镇农办的副主任林义钱还告诉记者,超级稻还因为米质好备受农民青睐。

  “稻子打成米后,米色泽光亮,煮熟后饭香四溢,口感好,这是货真价实的好米。”陶仙福乐呵呵地说道,“米质好,价格能不比普通的大米高吗,这价格整整高出了4角/公斤。”

 

  高产示范方

  捷报到,信心鼓。明星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在我区举办的“2008年超级稻高产示范方竞赛”中获得第三名。

  “明星”合作社参赛的超级稻品种为“甬优6号”,采用机育机插方法,且是我区唯一一家采用该种方法参赛的。“据理论测产和实割得出该合作社超级稻示范方水稻产量分别为639公斤/亩和662公斤/亩,较当地常规手育手插式的种植方式增产在10%以上。”相关业内人士分析。

 

  “高产示范方标志着我区继2005年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取得常规稻机插成功之后,在杂交稻及超级稻机插方面又取得了一个巨大突破,为我区杂交稻及超级稻机插秧推广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区农林局农技站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明星合作社的“股东”们纷纷表示,做新型农民就要改变传统观念,高产示范方的成功改变了农民们多年来认为杂交稻及超级稻单本稀植、机插漏插率高,机插不如手插的旧观念。

  林义钱告诉记者,在金清镇,海南村300亩的高产示范方让这片土地上的超级稻面积逐年俱增,从2007年1400亩增加到今年的6000亩。

 

  配套技术精

  “超级稻插秧机的推广使用关键在于配套的育秧技术,常规的育秧无法适应超级稻插秧机的技术要求,育秧技术成了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回忆2006年我区超级稻种植的“雏形”,区农林局农机站站长马礼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农业技术上的“卡点”。

  为攻克这一难点,农林部门专门成立攻关小组对超级稻插秧机及育秧配套技术进行不断地研发、试验,独创出一套印刷育秧技术,确保切块营养土上有1株或2株苗,育出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板秧苗无粗细的规格秧,单本苗和两本苗配套超级稻插秧机进行试插效果理想,漏插率低,单本育秧的漏插率仅为2%至3%,两本育秧的漏插率还不到1%。

  攻关小组负责人对这一情况满怀欣喜:“从机插后到生长,经过20多天,秧苗长势良好,每本已分蘖13-15颗,说明超级稻插秧机配套育秧流水线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种粮补贴多

  在粮价上涨渐渐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的今天,超级水稻的丰收引起人们对种粮的更大关注。区农林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长期以来,种粮效益低、粮农增收缓慢的问题,在种植超级稻以后就迎刃而解了。

  超级稻种植面积的增加,还得益于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近年来,我区积极贯彻国家惠农政策,落实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和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政策。

  “像超级稻这种的良种补贴达到10元/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也刺激了农民可以引进更高产、更质高、更价高的粮食品种。”蓬街镇农办副主任陈通波说,“现在农民种好品种的粮食都不用愁销路。”

  据了解,我区每年引进各类种、养殖业的优良新品种上百个,推广1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9.3%。2008年推广超级稻“甬优6号”4.5万亩,种植比例全市第一。               

中国路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