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注三夏”周口小麦产量何以再创新高?

日期: 2009-06-05 09:48 作者: 张培奇 李海涛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那阵最旱的时候俺家的6亩多小麦眼看就长不成了,没想到现在能长得这么好。”5月30日,望着无际的麦田和忙碌的收割机,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新庄村正在收麦的司德成满脸喜悦。

  夏收时节,记者来到产粮大省的第一产粮大市周口市,了解麦收情况。市农业局长张继林告诉记者:“我市夏粮生产先后战胜多年不遇的冬春旱灾和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等多种重大自然灾害,在连续五年丰产增收之后,大灾之年夏粮生产又喜获全面丰收!”

  据周口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近2万个点的抽样调查,全市小麦自然播种面积1055.2万亩(折实面积992万亩)。预计平均自然单产974斤(折实单产1036.3斤),较上年增71.3斤,总产达到102.8亿斤,较上年增产9.9亿斤,单产、总产均再创历史新高,成为黄河以南全国首个单产超千斤、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

  紧抓粮食,唱好小麦生产重头戏

  周口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9个县(市)被列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4个县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5个县被列入省重点扶持的产粮大县,太康、商水等7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粮食总产多年来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其中小麦总产约占全省的1/6,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0亿斤以上,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周口人多年来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市委书记毛超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粮食作为稳民心、安天下的特殊商品,绝不能只算经济账,一定要站在打造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高度,用政治和经济兼顾的观念,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市长徐光也一再表示:“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大局的需要,也是周口的优势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丝毫不能放松。”

  对于周口来说,思想重视必不可少,但要想唱好今年小麦这场粮食生产中的“重头戏”,还离不开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农田灾害面前的果断行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民的配合付出。

  抗旱灭虫,奠定丰收基础

  “你们看我这麦子不错吧,籽粒多饱满。今年我一亩地打了1100斤。”沈丘县付井镇宿营村村民宿运东家的麦粒正在地里晾晒,他随手捧起一把麦粒给大家看,喜上眉梢地说,“今年的形势真是180度大转弯,冬春的大旱,后来虫子闹得又凶,多亏了政府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才有今天的好收成。”

  自去年11月上旬以来,周口市持续130多天无有效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程度重,而且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严重,旱情发展迅速,全市1000多万亩麦田全部不同程度受旱。“那会儿旱情加剧令人焦虑,我们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力争多成穗、成大穗。”周口市农业局副局长张瑞说,“抗旱动员、紧急打井、调配机械……截至2月中旬旱情解除之前,全市累计浇麦1515.9万亩次,其中410万亩麦田浇了二遍水,50多万亩麦田浇了三遍水,小麦拔节前全市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5%以上,小麦苗情的迅速转化,为夺取夏粮全面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旱情重,病虫害也不轻。在采访的过程中,农民普遍反映今年的小麦纹枯病、蚜虫、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严重,是近2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和发病程度最重的一年。据称,全市共发生小麦病虫害2216万亩次。对此,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特别是小麦条锈病自4月6日首次在项城市发现病叶以来,采取了“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立即进行集中扑灭,把小麦条锈病控制在了点片发生阶段,没有在全市大面积发生流行,没有对夏粮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在抗击农田灾害的过程中,农业部门创新了工作方法。“啥时候该浇水,啥时候该打药,我们都用手机短信把详细的操作方式发给全市230多万户农民。现在信息的传播途径通畅,比过去仅凭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跑效率高多了,效果也不错。”周口市农业局的周金诚说,“即便现在发信息方便了,农口的干部和科技人员还是常常跑到田里,手把手地教农民科学种田。”

  良种良法,提高科技贡献率

  “我家得到的良种补贴,还有配方施肥补贴等合起来每亩地有80多块钱吧。”在给记者算种田账时,农民司德成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良种良法配套措施的较好落实,让农民看到了种田的实际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周口市夏粮播种面积连续四年恢复性增长,今年全市夏收面积比上年增加17.2万亩。

  周麦18、矮抗58、众麦1号、新麦18……记者在项城、商水、沈丘、太康等地采访时,从农民的口中听到的这些字眼都是优良麦种。“良种赖种一对比,差别很大,良种增产增收的作用大家都看得到,不用怎么动员,农民便会自觉去购买。以前有的农民还留着自己产的普通种子等着来年种,现在有了补贴的良种,以前的种子都不留了。现在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沈丘县农业局副局长王邦民介绍道。

  除了良种的功劳,良法成为夏粮增产中最具关键性的因素,良种良法配套措施的较好落实为连续六年的丰产增收提供了坚强支撑,特别是在今年的夏粮生产中,科技的增产作用更加明显。

  在商水县舒庄乡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园内,商水县高级农技师向记者介绍道:“以前农民种田随大流,在农药的选择上看别人买啥自己就买啥。施药的时候也很盲目,时机把握不好。有的不管有没有病都施,更多的是不科学掌握施药方法,浓度高了有药害,浓度低了效果不行。”他接着说,“现在每村都有技术员了,在生产的关键时期给村民定制的技术方案很快就能实施。真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了。”

  不远处,几位刚刚收割完麦子的农民正在抢时播种玉米,同时也将他们新的希望一同播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