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得益于科技入户”
以前,在福建省漳浦县沙西镇大部分农民认为早稻常规种植亩产可达400公斤,产量还可以,自家可以留种子,因此不愿种植杂交水稻。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后,沙西镇农技站长洪海生担任河乾村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他先从示范户入手,给示范户算了一笔账:杂交水稻抛秧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比常规品种每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而且品质好,杂优谷子每百斤市价可多卖2-3元,可增值20-30元,两方面加起来每亩水稻可增收200多元。通过宣传发动,不但示范户全部种植杂优,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民推广种植杂优水稻,经过4年来的示范推广,该镇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全镇14个行政村有10个全部种植杂优水稻,有4个行政村全部杂优加抛秧。
过去,大多数农民都认为肥料用得多,尤其是氮肥施得越多,庄稼就会长得越好,导致化肥被过量使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往往使庄稼长得过于旺盛,容易诱发病虫害而导致减产,还污染了土壤和水源。2006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时,沙西镇的大多数农户不相信化肥少施了还能增产,洪海生通过自家的水稻田做实验,并组织示范户参观学习,看到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不但肥料少施了,而且每亩水稻增产50多公斤,很多农户参观后都信服了,纷纷都按施肥建议卡的配方施肥,全镇测土配方施肥入户率达93%以上,都获得较好收成。
“今年我家的3.5亩早稻改种了超级水稻II优航2号,并按照施肥建议卡施肥,每亩少施化肥2.5公斤,亩产稻谷612公斤,增产了150多公斤,增收节支300多元。”村民陈跃俊满怀喜悦地说,“这得益于今年科技入户,得益于洪站长的指导,节约了成本,效益反而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