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技术才能夺高产
满囤黄灿灿、满面笑开颜。眼下,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镇南江村水稻科技示范户王俊和,已把新脱粒的稻谷装进了仓,正美滋滋地尽享丰收的喜悦。
王俊和每年都种植80亩地的水田。不过,在前些年,这位种粮大户的水稻产量却一点也不比别的稻农高,原因挺简单,因为老王种田“随大流”,用的仍是老套路。咋能使水稻产量冒高,这简直就成了老王的一个“心病”。正当他为这事闹心发愁时,扶余县在2007年秋季举办了水田高产技术培训班,老王毫不犹豫地就报名参加,学到了种稻新招法,成为了水稻科技示范户。最让他感兴趣的是:秋季用稻草覆盖苗床,第二年春季提早育苗技术。老王的“小九九”盘算得头头是道,这项技术简单实用不说,如果能应用成功的话,将延长水稻生育期10多天,这样就能改变早熟品种当家的局面,使优质、晚熟高产水稻品种在这里安家落户,自己让水稻产量冒高的心愿就一定能实现。
在扶余县农技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老王认真按技术规程操作,当年秋季就把育苗床用1米厚的稻草盖了个严严实实。2008年春季,他在3月23日就开始育苗,选择了生育期140多天的优良品种。5月5日插秧,比往年提前了20多天,在水分、施肥、防病等各个环节,老王都按农技人员的指导,到时候该干啥就干啥。在他科学管理、精心侍弄下,80亩用新法种的水稻明显比用老式方法种的水稻高一头,深一色。而且秆粗分蘖多。9月22日,经扶余县农技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田间实地测产,老王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000公斤,比对照田增产22.1%。这回,老王的心里乐开了花,他高兴地说:只有应用科技才能夺高产、创高效。”
明年还要多种粮!不少村民都表示:下一年,也要跟老王学种稻新技术,尝尝科技带来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