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三措并举促早稻增收
在和平县大坝镇赵田村,村民王金满正在田间收割早稻。不远处,许多村民也在挥镰收割。据了解,该县早稻已全面进入收割期。
王金满说,今年早稻他耕种稻田1.5亩,产量同比将有所提高。
据和平县农业部门统计,今年该县早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65910亩,比2007年同期增加2852亩,增长1.0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9590亩(含大豆),同比增加2344亩,增长1.13%;预计总产量79959吨,同比增加1437吨,增长1.83%。
据了解,今年5月,和平县出台了《2008年粮食生产工作意见》,明确了粮食生产的责任和任务,要求县几套领导班子成员、县直各单位负责人挂钩到镇,镇领导干部包村、包片,做好早稻粮食生产工作;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分别挂钩到各镇,负责生产技术指导。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县采取查荒灭荒、推广良种良法和兑现支农惠农政策三大举措,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春耕前查荒灭荒今年春耕期间,和平县各镇由镇、村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村民小组检查耕地撂荒情况,坚决制止全年性耕地撂荒,减少季节性耕地撂荒,将撂荒耕地减少到最低程度。据悉,和平县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坚决禁止擅自将基本农田改作非农用地或从事非农项目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的耕作层不受破坏,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同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和监管力度,积极开展查荒灭荒工作。
此外,该县通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人大议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修复力度,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确保农业旱涝保收。针对今年气象年景中等偏差的情况,该县抓紧完善各项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抓好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目前,该县早造农业生产受水灾影响较轻。农作物受灾面积共9521亩,预计经济损失30万元。其中,受浸水稻5700亩。
广泛推广良种良法今年春,和平县通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培训、科技下乡活动及专题技术讲座,广泛推广良种良法,重点推广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以杂交稻和优质常规稻为主,主导品种以金优122、丰优428、华优665、金优253、粤杂122、五丰优998等为主。同时,继续抓好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技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平衡配方施肥技术等实用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据县农业局统计,全县2008年早稻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高产、优质品种面积14.3万亩,占早稻面积的87.3%。其中杂交稻面积4.8万亩,优质常规稻面积9.5万亩。全县早稻抛秧面积12万亩,占早稻面积的73%。全县早稻长势良好,一、二类禾面积13.93万亩,占早稻面积的85%,其中一类禾面积3.28万亩,占早稻面积的20%。
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的同时,该县还注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今年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特别是病害有可能严重流行的预测,该县实行早防早治原则,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病虫发生规律,及时发出《病虫测报》及《加强“两迁”害虫防治的紧急通知》,指导农民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把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兑现支农惠农政策近日,全市农机化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和平县召开,会议对和平县农机推广、管理等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县农机推广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到和平县农机学校观摩该县第五期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考核过程。据了解,目前,该县已培训了182名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其中,今年培训了142名。
据了解,和平县已全面落实“农补一折通”政策,今年农资综合直补第一批资金共1129万元已全部下拨到各镇财政所,发放到户。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资金正在着手发放。此外,今年1-6月,该县共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3.67万元,补贴农民购置耕整机331台,联合收割机15台、拖拉机15台、插秧机1台、喷雾器5台,为年初计划120台的305.8%。
“今年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和平县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这是和平县早稻丰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平县农业局局长徐小可说。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农业执法检查,重点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治,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6月中旬,和平县还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该县组成两个工作组对各镇的农用拖拉机进行安全大检查,重点对无牌无证驾驶、载人、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实现农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