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九江“造地增粮富民工程”

日期: 2008-06-02 00:00 作者: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记者在彭泽县黄花镇马路口村乱石湾自然村看到,乱石湾河滩已改造成连片的耕地,种上了西瓜、早熟梨和棉花。彭泽县国土局吴星球副局长向记者介绍说,这是该县的一个“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项目,此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河滩,新造的耕地面积近200亩,其中100多亩已被大户宋桂生承包种植。

  从2007年起,我省全面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5年内投资82亿余元,开发宜耕未利用地30万亩,整理耕地350万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0.5万亩。我市积极响应省政府这一重要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

  据市国土局副局长尹冬林介绍,我市主要对三类土地进行再造,使之成为新的耕地:一是改造缓坡在25度以下的山地、荒草地和不影响行洪的河滩地等,二是将荒废的宅基地复垦,三是将荒废的工业用地恢复;但严禁毁林造地,严禁填河填湖造地,严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地,以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农田整理为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成为“绿色工程”、“民心工程”。去年,我市造地16000余亩,新增耕地面积14500余亩。今年,我市造地任务为9000亩,要求新造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一个造地项目不超过3片,单片面积不低于100亩,每亩造地成本不低于3000元。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地“造地”热情很高,特别是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宋桂生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一直在外面做生意,如今看到政府特别重视耕地,而且农民种地还有补贴,觉得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农业好机遇,就毫不犹豫地承包了家门口这片新造的土地。“这么一大片河滩造地,如果单靠村民,想都不要想,现在政府造好了,直接交给我们村,那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宋桂生对这片土地充满信心,“今年种西瓜,夏季就有收成,等过两年土质变肥了,再种棉花!”宋桂生还想再和其他村民商量,把旁边的100亩地也转包过来,实行机械化耕作。

  在彭泽县马当镇园艺林场,记者又看到一片缓坡上整理和新造的300亩梯田。U形水槽沿着梯田,保证了灌溉和排涝的畅通,梯田上的玉米、花生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曾经的荒坡成了一片旱涝无忧的优质农田。县国土局吴副局长介绍说,彭泽县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依据,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和基本农田整理为手段,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整个造地增粮工程规划期(2007——2011)5年内,全县计划开发宜农未利用地5150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377.5亩,整理耕地48000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440亩。

  按照把“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成“全国的示范、江西的样板”的工作思路,永修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全县“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强势推动、高位推进,确保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实现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发展后劲增加。为使工程进展快速、顺利,永修县规划先导,通过开展土地后备资源调查,确定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地块,编制了“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专项规划,明确工程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项目布局,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规划保障;通过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明白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权属登记、清障和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阶段,得到群众的积极配合。2007年度,永修县“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土地开发项目3个,总建设规模3889亩,总投资1530万元,新增耕地3661亩。其中,马口镇南潦河造地项目为江西省“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项目区属南潦河改道灾毁荒芜30余年的宜耕未利用地,项目建设规模1200亩,总投资1128万元,全部按水田标准开发建设,新增水田1130亩。

  修水境内的庙岭、桃坪、胜利、黄坳、良塘等5条河道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一到汛期,河道就多处改道,冲毁河堤、两岸农田和房屋。修水县将实施“治河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与兴修水利相结合,首期投入600万元,治理庙岭等5条河道,向宽泛的河滩要地。据统计,5条河道一期治理工程完成后,可造耕地2000多亩。仅庙岭河堤一期工程就可造农田400亩,庙岭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乡现已完成500亩造地任务,其中近200多亩已种上了大棚蔬果,今年就能给农民增收,其余的耕地将承包给大户实现规模化种植。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据悉,我市将继续加大“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到2011年造地7万亩、新增有效耕地5.5万亩,整理土地36万亩、新增有效耕地2.3万亩,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九江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