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主产区增加产量关键在效益提升

日期: 2008-03-24 14:01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克立

  嘉宾:河北省衡水市农业局长 高岭福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最近,衡水市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是华北地区唯一粮食生产先进地级市。今天与我们对话的是衡水市农业局长高岭福,请高局长就粮食生产与我们作探讨,高局长在衡水市主抓农业已经10年,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主抓农业的专家。

  主持人:先请高局长谈谈衡水市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高岭福:河北省衡水市辖11个县市区,总人口422.5万,其中农业人口330.3万,乡村户数94.234万户。耕地848万亩,人均2.01亩,其中水浇地731万亩,占86.2%。2007年粮食总产63.2亿斤,在受灾严重的情况下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00万亩左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花生、大豆等作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60亿斤左右。有6个县被确定为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项目县,有3个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最近,我市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受到农业部表彰。

  主持人:当前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粮食比较效益依然偏低,衡水市作为粮食主产区,当前粮食生产面临哪些普遍性问题。

  高岭福:当前主要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衡水粮食生产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农资产品普遍上涨,现在的农资价格与去年秋收后相比涨幅在20%左右。农膜由去年的每10斤60元涨到70元;一吨复合肥涨了400到500元,一吨尿素涨了200多元,二铵涨价最多,一吨涨了近1000元。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负担,也影响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对发展粮食生产、增加投入、提高种粮效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粮食单产水平徘徊不前,产量提高不快。近年来,我市小麦平均亩产在400公斤左右,玉米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实现粮食单产水平持续稳定有一定难度。

  3.水资源缺乏,干旱缺水制约了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衡水市是河北省最缺水的地区,干旱缺水、十年九旱是我市的基本市情。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衡水市多年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以及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6.8亿立方米、163.82立方米和78.06立方米,是河北省最缺水的地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市地下水位以每年1—2米的速度迅速下降,大量机井报废,灌溉能力下降。可以说,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干旱缺水已经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主持人:增加农民收入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从主产区的农户来看,农业的生产效益如何,要保持高效益增长趋势,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高岭福:衡水市作为粮食主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热资源充足。年无霜期在200天左右,大于0°C的积温4900°C,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上,能充分满足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加大投入,推广关键增产技术,提高单产,使小麦单产达425公斤以上,玉米单产575公斤以上,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以上。2008年全市建设高标准粮田面积220万亩,2009年达到260万亩,2010年达到300万亩。总之,目前粮食品种增产效益潜力大,品种增产潜力大。

  具体讲,植棉效益: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亩纯收益在1200元左右。种菜效益:我市蔬菜种植面积150多万亩,其中设施菜60多万亩。露地菜亩纯效益在3000-5000元左右,设施菜亩纯收益在1万元左右。

  种植效益比较来看,种粮比较效益较低。要提高种粮效益,一要选用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品种。根据我市自然资源特点和粮食生产条件,合理搭配品种,确保小麦、玉米高产稳产。二是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适时晚播、玉米适时晚收增产、节水新技术,玉米带茬造墒技术。三是积极促进产销衔接。以国家和省级优质粮食项目示范区和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县市区为主,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优质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订单化销售,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主持人:中央今年以来采取的扶持措施的力度迅速加大,各项支农政策措施在不断出台,衡水市在落实过程中,有哪些具体情况。

  高岭福:的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诸如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与此同时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种粮效益逐年增加,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高涨,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衡水市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确保补贴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充分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补贴对象上,向种粮大户倾斜。农业局切实抓小麦良种补贴和玉米良种补贴工作,加强项目监管,完善补贴方式和管理办法,规范良种发放程序,做到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相结合,促进粮食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认真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调解仲裁土地承包纠纷,加强土地承包及流转的合同管理,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主持人:积极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种粮水平是国家一直以来的政策,为保障今年的总产量稳定增长,采取哪些措施。

  高岭福:作为主管部门,我们要突出工作重点,主动担起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强化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指导与服务。根据中央部署要求,今年我市粮食生产要按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的思路,认真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力争实现单产水平有所提高,粮食品质有所改善,种粮收益有所增加。基本目标是:播种面积不低于800万亩,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

  按照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对优质专用小麦、饲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甘薯、优质谷子等优势区域布局的指导和引导。优质小麦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220万亩。积极扩大甘薯、谷子、大豆、绿豆、红小豆等小宗粮食作物面积。抓住关键农时季节,指导农民科学间作、套种,优化耕作模式,扩大复种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

  要坚持以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和优势品种为重点,合理布局,重点抓好两项调整:一是结构布局调整。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根据我市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从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小麦、玉米增产潜力。二是品质优化调整。在确保高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品种、品质的优化。按照市场需求,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节本的协调统一。

  主持人:从2004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衡水市目前在种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单产提高有多大空间。

  高岭福: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产量稳定,技术相对成熟,大力推广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条件比较适宜。全市上下计划奋战三年,实现建设高标准粮田300万亩的目标。

  高标准粮田建设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区,每年抓好1个吨粮示范乡,同时要集中精力建设1-2个5000亩以上的小麦亩产60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示范方。示范方要集农技、农艺、农机、工程等于一体,成为即综合组装又简便易操作的“傻瓜”技术,使吨粮技术直接、有效的传播给农民,发挥典型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以我市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衡观35、石麦14为例,其实验产量在5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690公斤,而实际产量400公斤左右,某些中低产田仅300公斤左右;玉米品种以郑单958、浚单20为例,实验产量可达700公斤以上,而我市实际产量500公斤左右,某些中低产田仅350公斤左右,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高标准粮田面积逐步扩大。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178.86万亩,占粮占耕地的41%,其中有20个乡镇、932个村达到吨粮标准。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0年优质高产标准粮田面积达到30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三。